2024年6月,印度多地气温突破50°C,首都新德里52.3°C的高温,刷新了该市历史纪录。
乍一听上去,小冰河时期的提法,似乎与我们正在经历的酷暑格格不入。但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甚至因果相连。
事实上,全球气温上升如果不加以控制,反而可能诱发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尤为关键。
这种异常一旦积累到临界点,AMOC就可能戛然而止。欧洲等地失去“温暖的被子”,气温将骤降5-10°C。
有研究预测,AMOC 存在在未来几十年内崩溃的风险,最早可能在2025年。一旦发生,其影响之剧烈、时间之持久,堪比新冰期的到来。
据最新估计,毁林、土地退化等因素导致的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3%。可以说,土地利用不当,是加剧气候变化的“隐藏加速器”。
热带雨林素有“地球之肺”之称。以亚马逊雨林为例,它不仅储存着1000多亿吨碳,还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量高达6亿吨。
仅 2022 年一年,巴西亚马逊地区就有超过 1 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毁林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它不仅释放储存的碳,加剧温室效应,还会破坏水循环,加剧干旱,威胁生物多样性。
持续的高温干旱,使得本已脆弱的森林更易发生火灾。大火过后,生态难以恢复,反而可能被农田、牧场取代。
除了毁林,我们还要警惕其他人为扰动:湿地开垦、土壤侵蚀、永冻土融化…它们都会加速土地碳库的流失。
这些陆地生态原本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如果受到严重损害,它们反倒可能沦为温室气体的释放源。
一些人或许还抱有幻想:反正小冰河时代迟早要来,那不是也能抵消全球变暖吗?何必费尽心机去减排,顺其自然不好吗?
但请别忘了,气候系统就像一列失控的列车,每一秒的加速,都在为最后的脱轨积蓄力量。当灾难来临时,没有人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