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淬炼“度”的智慧
时间:2025-03-28  浏览次数:663

  在202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过去一年很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令人鼓舞的发展成绩,着眼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对做好2025年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为大家加油鼓劲的信心背后,有对“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的科学判断,有“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勠力同心”的历史主动,更有“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赋予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实践深刻启示:“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信心不动摇,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就一定能够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今天,行进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程”,唯有接续奋进,才能梦想成真。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开拓奋进、用什么样的笔墨去书写新的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度和质。

  《说文》曰:度,法制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海南考察时指出:“无限发展行不通,过犹不及。一定要在国家对海南的定位中统筹谋划,努力做到‘刚刚好’。”干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度。就像抓小鸟一样,手握得太紧,小鸟会窒息而死,手握得太松,小鸟又会脱手而飞,只有适度用力才能使其受控于手掌之中。管理中的度,是一个管理者统筹工作是否游刃有余的表现。

  度,实际上是一种心胸。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种高瞻远瞩、胸怀万壑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要站得高、看得远一些,注重抓方向、抓重点、抓中心。对于事关政策性、全局性的工作和问题,必须揽住统好;对于事务性、个别性、一般性的工作和问题,应当巧于授权,大胆放手,充分尊重、信任、支持大家履行好各自的职权。在现实社会中,有的领导有点权力就忘乎所以,总是为自己的利益想招设路,结果工作中缺乏一种大气。长此以往,必会使工作局面陷入不管对不对,一个人说了算的不良循环之中,造成下属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消减,大家看起来都很忙碌,实际是在一味迎合领导的口味。

  度,实际上是一种技巧。《韩非子》中有“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领导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与人打交道,做管理人、教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往往有些同志不注意掌握管人的艺术,不注重知人善任,应该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该说重时说重,该说轻时说轻;该放一马时放他一马,该抓住不放时一追到底。千万别凭感情用事,凭关系办事,凭经验成事。否则,既影响工作运转,也影响个人威信。

  度,实际上是一种能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长期任务中,需要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一线领导,但也要注意理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度规范的要求内,实行有效的层次管理、能级管理。领导干部区别于一般群众的是对工作准确的判断力和对工作全局掌控的敏锐性。应该明确哪些工作是重点工作,哪些工作是次要工作;哪些是当前要抓紧抓好的急事,哪些是长期抓反复抓的基础。只有区分出工作的轻重缓急,理清工作的思路方向,才能从应酬多、会议多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否则,就会造成被动应付,被工作牵着鼻子走。

  度,实际上是一种风格。领导干部要尽量豁达、超脱一点,防止和克服天天沉溺于大小事务的做法。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细致化,具体化,想问题要细,抓工作要细,善于从解决中心工作的突破口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钥匙。当然,这种工作作风上的“细”,同那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忙于零碎琐事是根本不同的。风格即是人格,风格也是品格。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现在,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党员干部要始终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不断淬炼“度”的智慧,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上一篇:我们要当好红色根脉的传承人守护者   下一篇:最低零下8度白天仅2度蛇年首场寒潮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