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按照规定,想要在退休后顺利领取养老金,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例如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二是社保缴纳的最低年限累计要达到15年。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即便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社保却还没交满15年,那么在2025年,这种情况能不能自己补缴呢?如果不能补缴,又该如何处理?
2011年前退休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这类人群由于历史工作背景的特殊性,若社保未缴满15年,可一次性补缴。
1961-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青。他们在特殊时期的经历被纳入考量,若达到退休年龄但社保缴费不足15年,能够一次性补缴。
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比如一般民营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通常不能一次性补缴。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例,他们收入不稳定,工作也不固定,经常出现社保断缴的情况,导致难以达到15年的缴费要求,而这类人群大多不符合一次性补缴的条件。
先退休,再补缴社保: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社保缴费却没达到15年最低标准时,可以先办理退休手续,之后再接着补缴社保,直至满足15年的要求。不过这种方式对家庭经济条件有一定要求,因为退休后没有收入来源,还得继续缴纳几年社保,缴费压力较大。比较适合那些距离15年社保要求只差2-3年的人群。比如一位女职工50岁退休,社保只缴纳了13年,选择先退休再补缴,只需再补缴2年费用。
延迟退休,再补缴社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社保缴费未达15年最低标准,可向用人单位申请延迟退休。获得用人单位同意后,向当地社保局递交申请,通过后就能延迟退休。这样可以继续留在单位工作,由用人单位继续为其缴纳社保,大大减轻了社保缴费压力。比如有位男职工60岁该退休了,社保只交了11年,向所在企业申请延迟退休,企业同意后,他继续工作,在接下来几年里,企业和他自己按照规定继续缴纳社保,等社保年限达到15年,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转为居民社保:有些职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社保缴费却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就算继续缴纳社保也很难达到15年最低缴费标准,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把职工社保转为居民社保。转成居民社保后能够一次性补缴费用,满足15年社保要求后,就能享受到退休待遇。但要注意,居民社保的退休金要比职工社保低不少。例如,一位老职工按照职工社保缴纳满15年,每月能领取2000元左右养老金,若转为居民社保并补缴满15年,每月可能只能领取1000元左右养老金。
停交社保,把钱取出来:若社保未缴满15年,又不想继续补缴费用,也可以申请退保。但退保只能退还个人账户里的费用,之前缴纳的大部分资金都进入到社保统筹账户,是退不回来的。这意味着退保人员会遭受较大损失,而且退保之后就再也享受不到养老金和医保的待遇了。比如有位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了8年社保,后来不想继续缴纳也不想补缴,选择退保,结果只拿回了个人账户里的一小部分钱,以后生病就医没有医保报销,老了也没有养老金可领,对晚年生活保障影响很大,所以一般不建议选择这个方案。
社保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障我们的晚年生活,面对社保未缴满15年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经济状况、工作经历、未来生活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同时,也要随时关注当地社保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信息,以便做出更优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