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业作”这四个字,初看以为是一个几何学上的概念,但这实际是一个日本侵华将领的名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以第十三师团第103旅团步兵第65联队长之职入侵中国,在上海大场镇遭遇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该联队曾4次补充兵员,一路攻击到了南京城下,以在南京大屠杀中杀戮中国战俘人数最多而臭名昭着,两角业作的名字也由此被列入南京大屠杀元凶名录之中。
两角业作出生于1888年1月4日,1910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兵科,没有读过陆军大学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担任第二师团步兵第29联队留守联队长,而此时的第二师团正驻屯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花江流域,师团长为大名鼎鼎的冈村宁次。
1937年9月20日,两角业作被调任第十三师团第103旅团步兵第65联队长,其时担任师团长的是荻洲立兵,担任旅团长的是山田栴二,第十三师团曾在1925年的裁军中被撤编,直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日本陆军现役兵力捉襟见肘,才于1937年9月10日恢复建制,并以第二师团留守师团为基干,重新恢复并组建了第十三师团。
该师团下辖沼田德重的步兵第26旅团和山田栴二的步兵第103旅团,前者辖仓林公任的步兵第58联队和添田孚的步兵第116联队,后者辖两角业作的步兵第65联队和田代元俊的步兵第104联队,师团司令部直属山炮兵第19联队、骑兵第17联队、工兵第13联队、辎重兵第13联队及通信队、卫生队、第1至第4野战医院等,全师团约为2.2万余人。
1937年9月27日,第十三师团从神户登船,并于10月1日在上海吴淞登陆,在海军舰载炮火的掩护下渡过苏州河,再以飞机和坦克为先导,强攻中国军队的防御中心大场镇,而防守大场的是第九集团军第七十八军第十八师,这里曾是淞沪会战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视察过淞沪战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有人曾这样形容淞沪战场,“这个战场就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由此可见淞沪战场的惨烈。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向南京发起总攻,各路师团疯狂地向南京攻击前进,12月12日荻洲立兵接到命令,以两角业作的步兵第65联队为基干,与横尾阔的山炮兵第19联队大部编成“山田支队”,由第103旅团长山田栴二率领,沿长江南岸向南京攻击前进,12月14日在攻击五龙山炮台和幕府山炮台等地时,俘获了中国军队俘虏14777人。
12月19日深夜,山田栴二下达了屠杀战俘的命令,两角业作的步兵第65联队,在淞沪会战和向南京进攻作战过程中,已经被中国军队重创的十分暴躁,于是急不可耐地开始了杀戮,接近15000名中国战俘,就在长江边上被两角业作联队屠杀殆尽,由于深夜过于黑暗,日军的机枪手们甚至连押解俘虏的一小队日军也一并射杀,造成了误射杀自己人的乌龙事件,是日军屠杀中国战俘最多的步兵联队,而两角业作也是名副其实的南京大屠杀元凶,其名字必须被钉在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柱上。
黑须忠信是两角业作联队中的一个士兵,他曾在日记中记述道:“中国俘虏被带到江边用机枪射杀,然后用刺刀彻底捅死,这次我用刺刀捅死了30个中国俘虏,登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山去进行补刀,就是胆子再大也得拿出勇气,用尽全身力量去捅下刺刀,这些被临死的中国俘虏,不但有成年人,还有小孩,对于他们必须一个不留的统统杀死。回到营地时已经是晚上8点,手腕都软了。”
日本参谋本部为了打通津浦铁路,以使华东地区与华北地区两大战区连成一片,两角业作率领步兵第65联队随第十三师团北渡长江,攻击至安徽池河东岸藕塘、明光一线,之后又向凤阳、蚌埠挺进,中国军队在逐次抵抗中后撤,第十三师团又分别在蚌埠、临淮关等地强度渡淮河,向北岸的中国守军第51军发动进攻,当张自忠率领第五十九军驰援后,双方最终隔淮河对峙,迟滞和延缓了日军南北汇合的态势。
1938年7月4日,日本参谋本部为了实施武汉作战,将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划入华中派遣军作战序列,同时也将第十三师团转隶第二军作战序列,两角业作又率领步兵第65联队又参加了武汉会战,与第十三师团主力在大别山地区与宋希濂部和孙连仲部激战。
1938年12月9日,日军第二军番号被撤销,第十三师团被编入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而两角业作于12月10日调回日本,出任本乡联队区司令官,主持招募和训练新兵,为前线日,两角业作晋升陆军少将,并再次被调往中国战场,出任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步兵团长,辅佐师团长村上启作指挥作战,该师团于1939年6月30日在广岛编成,是属于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下辖步兵第231联队、步兵第232联队和步兵第233联队,以及搜索第39联队、野炮兵第39联队、工兵第39联队和辎重兵第39联队等,于1939年9月底被派往华中地区,并被编入日军第十一军作战序列。
1941年9月3日,澄田赉四郎接替村上启作出任第三十九师团长,当时在湖北当阳一带担任警备任务,曾协助驻守宜昌的内山英太郎第十三师团抵挡陈诚第九战区的反攻,横山勇出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时,第三十九师团曾参加了鄂西会战第三阶段的作战,由于澄田赉四郎是炮兵出身,因此在指挥作战时非常依赖两角业作。
第三十师团的编成地是在朝鲜的平壤,于1943年5月14日编成,下辖步兵第41联队、步兵第74联队和步兵第77联队,其中步兵第41联队原隶属于第五师团,曾以该联队为基干编组成立了“东支队”,参加了太平洋战场莫尔兹比港攻坚战,被美军打残之后,于1944年2月回到平壤补充兵员,并被重新编入第三十师团,两角业作抵达平壤出任师团长时,第三十师团也是刚刚齐装满员。
1944年10月20日,厉兵秣马已久的麦克阿瑟乘坐巡洋舰“纳尔维什”号旗舰重返菲律宾莱特湾海域,在经过美军飞机轰炸和舰载炮火的覆盖之后,美军第一骑兵师迅速抢占滩头阵地,春风得意的麦克阿瑟指挥28万大军在莱特岛登陆,他特意换上一身卡其布军便装,戴着太阳镜,在其幕僚人员的簇拥下,昂首挺胸地涉水上岸,留下了一幅公众所熟悉的经典照片。
此时的两角业作率领第三十师团大部依然驻守在明达纳奥岛上,由于美军对明达纳奥岛实施海上封锁,因此该师团也面临己方援军不至的窘境,而且各种补给也已经完全被阻断,第三十师团只能自力更生且苟延残喘的勉强支撑,一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号称“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也只能谨遵裕仁天皇《停战诏书》,代表日军第十四方面军所辖部队向美军缴械投降。
两角业作与其在南京占领期间的顶头上司山田栴二,都曾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所作所为,但他们记述的内容,需要与其它史料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才能达到去伪纯真的目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