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黑科技”,名為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由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创业十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技术并实现產业化。”东超科技创始人韩东成透露,公司基於这项技术开发的產品,广泛应用於展陈、智驾等场景,“目前,企业估值30亿元。”
创潮奔涌,业兴安徽。近年来,江淮大地掀起创业热潮。仅2024年,安徽便新登记经营主体121.3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992户﹔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831.6万户,同比增长3.73%。
今年一季度,安徽GDP增速创近3年最好水平,位居全国第三。在这裡,已孕育出越来越多领跑各自赛道的头部企业,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產业体系。
安徽科创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大、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大校大院大所”。近年来,安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实力”成為“创业活力”。
何為“科技成果赋权”?说白了,就是单位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赋予项目团队,由后者创办企业,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转化成功后,单位按照协议约定,享有部分收益。5年前,中国科大在安徽省率先啟动赋权改革。
初见冰啟科技联合创始人於前锋时,他正在实验室观察、记录自动化冻存设备运行情况。“尽管一切正常,但距离商用仍有提升空间。”
冰啟科技是一家以中国科大赵刚教授团队科技成果為基础,经学校赋权后创办的企业。“创业,就是為了把成果转化為產品,包括生物样本低温冻存液、復苏液,以及自动化冻存设备等。”据於前锋介绍,这些產品是辅助生殖和细胞药物领域低温存储不可或缺的。
於前锋表示,获得赋权、创办公司后,成果转化步入市场轨道,掣肘更少,效率更高。“我们有信心,把企业打造成生物样本低温存储赛道领跑者。”
2022年,安徽在省属高校开展赋权改革试点﹔2023年,试点单位扩展到106家……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赋权成果1109项,成果估值5.6亿元。
把“创新实力”转化為“创业活力”,安徽催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企业。2024年,安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產业赋能创业,创业厚植產业——產业与创业有着天然联系。这些年,安徽筑牢產业基础,丰沃创业土壤。
当前,安徽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產业集群,把目光聚焦產业链“链主”企业。仅最近几年,就招引蔚来、大眾安徽、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產业基础日益坚实,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
“作為一家上海公司,我们在合肥开啟又一次创业,就是看中了这裡雄厚的產业基础。”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资深经理徐永高说,安徽匯聚着企业的眾多下游客户,“抵近客户,既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需求,沟通效率也大大提高。”
目前,安徽拥有整车企业7家,引育规上限上零部件企业3000余家。今年1—5月,全省汽车、新能源汽车產量均居全国第一。
2008年,京东方液晶面板6代线落户合肥新站高新区。此后,当地深耕显示產业,布局细分领域。2017年,微显示领域代表企业视涯科技落户﹔2018年,柔性屏赛道领跑者维信诺也选择落子﹔2024年,合肥国显第8.6代柔性AMOLED生產线项目开建……合肥用“发散思维”,招引相关兄弟企业、上下游企业落子创业,并由“屏”及“芯”,带动显示驱动芯片企业来“牵手”合肥。
创业与產业的“双向奔赴”,勾勒出安徽战略性新兴產业增势和经济发展进势。2024年,安徽战略性新兴產业產值佔规上工业比重43.6%、提高0.7个百分点。
“為了让创业成為安徽的时尚活力和形象名片,让安徽成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土,2022年起,我省开展了创业安徽行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业安徽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围绕搭建完善创业平台、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等方面,安徽实施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
在搭建完善创业平台方面,安徽积极打造涵盖眾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產业园区的多层级创业平台。
“我们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產业催化、创新生态优化。”科大硅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新创业平台支撑下,三年来,科大硅谷新入驻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7000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7万名。
“背靠”平台,园区企业迅速成长。“我们隻用了十年,就完成了从0到1、从1到100。”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南雍介绍,十年前,企业从河南到安徽创业,致力於航空螺旋桨研制,十年后,公司年销螺旋桨18万隻,销往74个国家和地区。
迅速成长的不只是劲旋风。在园区企业集体发力下,2024年,芜湖市低空经济產值463.8亿元,同比增长15.95%,并实现“不出园区就能造出一架飞机”。
“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6月11日,宣城市六月份政商恳谈会在郎溪县举行,8位在该县投资的企业家就电力保障、园区配套等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宣城市市长邓继敢现场研究解决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这已经是宣城常态化开展“政企之约”的第三个年头。
类似的恳谈会,在安徽不胜枚举。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安徽在优化营商环境评分中,得到75分,位居全国第三。
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大赛、强化金融支持、优化创业服务……安徽“软硬兼施”,从不同角度浇灌、滋润着创业土壤。
当下,“创业者”安徽提出“三个往前赶”目标——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
展望未来,在创新驱动、產业筑基、政府护航的背景下,安徽将匯聚更多创新创业要素、更多优质经营主体。这片土地,正成為名副其实的创业热土、乐土,实现“三个往前赶”目标可期可待!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