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事船》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局总工程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程天柱先生的个人回忆录。作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即在国家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工作,长期从事国家船舶工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组织管理工作,为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壮大,辛勤工作了四十几年,成就卓着。退休后又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机构继续从事船舶学术方面的组织和研究。回忆录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真实记述了新中国造船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业由弱到强、由强到世界第一的历史,是一部既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又有很强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程天柱,1938年生于上海。1956—196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系学习。毕业后历任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总局(1961—1963年)、第六机械工业部计划局、生产局(1963—1971年)、第六机械工业部第601研究所(1971—1981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局(1981—1998年)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
曾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技术经济顾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代秘书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船级社(ABS)技术委员会中国委员、英国劳氏船级社(LR)技术委员会中国委员、德国船级社(GL)技术顾问等。着有《程天柱船舶文集》《船舶标准化》等。
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局总工程师程天柱先生的回忆录。作者长期在国家船舶工业主管部门服务,书中以作者亲身经历充分展示了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由弱到强乃至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的各个阶段,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参与和从事国家船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书从一个侧面解读了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
学造船是偶然的,但一旦入门,我对这学科、这行业便有了很大兴趣,称得上热爱。我在国家船舶工业主管部门服务了一辈子。在这六十多年里,我经历并参与了我国造船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尽了绵薄之力,亲眼看到我国造船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从无足轻重到名列前茅,从与日本、韩国等船舶工业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到现在已在产能、产量、订单等多方面稳居世界第一。我在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一生服务于船舶工业感到幸运。我在撰写这本自传体小书的过程中,回想自己在事船一生中,得到了师长、领导、同学、同事以及亲友们的教诲、指导、帮助和支持,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谨此深表谢忱!
《此生事船》,如非我女儿程樵具体支持,是难以完成的。她刚给她母亲、姨以及两位亲友分别写成《对酒当歌》《圣地之恋》《姥爷的回忆》和《花椒树知道》四篇传记,就不辞烦劳,助我成篇,我深感欣慰。
1961年,程天柱学弟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即来国家船舶工业管理部门工作,退休后又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机构继续从事船舶学术方面的组织和研究,长达一个甲子。从他写的《此生事船》一书中不仅可以看到他自身的成长和取得的成绩,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我国造船工业怎样从在国际上寂寂无名到现在产能、产量和手持订单已稳居世界首位的全过程和得来之不易。
程天柱同志长期从事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组织管理工作,多有贡献。如为大秦线重载长大列车煤炭运输专项的成功,推动35000吨肥大型浅吃水海运船的发展。该型船的设计和大批量建造,不仅解决了北煤南调的瓶颈问题,还为中国造船工业研发设计和成批建造各种类型的大型船舶以及迅速提高船舶产能、产量和技术,提供了重要经验。此事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赞许,天柱同志也因此获得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的表彰。他在《此生事船》一书中以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造船由弱到强的历史,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