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紧紧拽住男孩衣服,狠狠甩了两记耳光,男人紧跟上前也甩了十几次耳光,然后一边骂,一边用拳头狠砸男孩头部。
男孩挣脱开,男人跟着追打,把他按在地上,手脚并用地狠踹。一旁举着手机拍摄的男孩妈妈,也挨了几下打。
“儿子和老婆脸都肿了,妻子手上也有伤。到医院看儿子时,他捂着胸口说里面疼,眼睛看东西模糊。”“他都不敢去上学了!”
两方家长在警察和社区共同参与、协商的情况下,签下了协议书,并让男孩归还了最后一次勒索的50块钱,写下保证书发誓不再霸凌女孩。
谁知,第二天女孩去上学,男孩不但没有按照协议书上约定的在班级当众道歉,反而变本加厉地威胁女孩:
原本,他们已经决定下半学期给女儿办理转学,但因为临近期末没法立刻转走,所以希望老师和校长可以调班,把两个孩子分开。
“李x坤并未停止他的侵犯和霸凌,依然继续辱骂威胁我们女儿说‘傻逼,滚,你要是敢告诉你家人我就继续打你,有种叫你爸来’诸如此类等等,同班同学也都看到了并可作证。”
第一次报警时,男孩爷爷当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围观群众的面,教唆孙子“下次打不过就上手抓她的脸!给她抓花!”
女孩父母被拘留后,社区想通过调解化解两家矛盾,但男孩父亲扬言“教育局有人!”,男孩爷爷放线万再说!”
看清原委,网友们怒了,纷纷留言:“打得好!活该被打!千千万万个闺女的父亲都站在打人者这边!”
比如造谣、孤立、嘲讽、暗骂、恶作剧、起哄、起外号……这些霸凌方式往往会被弱化成同学之间的玩笑,“朋友”之间的小打小闹。
我们和女孩父母一样,都是没有后台的普通老百姓,那在孩子被欺负,多次求助无门的情况下,难道只能以暴制暴?以自身违法的代价去保护孩子?
有个国际性非营利组织“BACA”——反霸凌机车帮,帮派成员个个长相粗犷,纹花臂,穿皮衣,戴着夸张的金属饰品,骑重型摩托车,看着凶神恶煞形同黑帮。
二级干预:在被霸凌的孩子需要的任何时候去提供保护。比如孩子害怕去学校,不敢独自走路,他们会陪着孩子,守在家和学校附近,跟在公交车后,接孩子上下学。
四级干预:组织大规模车队,在受害者家庭所在的街区游行,一是让邻里街坊都知道谁家养出了个欺负人的混蛋,二是发动群体力量去关爱、保护被霸凌的小孩。
设身处地想想,在自己被欺负到不敢还手的时候,被这么一帮看起来就不好惹的大人像保镖一样保护着,一定会很有安全感。
而且BACA会一直陪伴孩子直到他们远离伤害,走出被霸凌的阴影,还会定期回访,保障被救助的孩子不会再受侵害。
他们的宗旨是“绝不跟踪施暴者,绝不使用暴力,只作为屏障一样为受害者阻挡伤害,震慑心怀歹意的恶徒”。
男孩父亲知道后本想以暴制暴,后来冷静下来,安抚儿子正常去上学,自己会去接他放学,其他的事全交给老爸。
“初三的学生,跟你们班里堵厕所要初一孩子烟的说,叫他出来拿,我给他买来了。荷花35的不行,还得要45的。我买来了。”
这么一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都知道身边出现了霸凌事件,怕自家孩子也被霸凌,想知道霸凌者是谁,也想看学校怎么处理。
前段时间邯郸发生一起“初中生被同学灌开水”事件,男生在宿舍被几个室友擒住,往嘴里灌滚烫的开水。
但通报里,官方把校园霸凌轻描淡写成了“打闹”,把“开水”避重就轻写成“水”,把处理细节一带而过,仅仅“加强教育”四个词就草草结束。
而是由于校方的失职和家长的不作为,没有及时消弭校园人际网络中那些依仗暴力的人占据社交等级上的高阶位置。”
指望霸凌者自己幡然醒悟,那是做梦,只有在他们最要命的地方来一刀,让他们再管不住手脚的时候想起这钻心的疼,才有用。
假设未来,霸凌行为要记录档案,不准考公,不得进国家单位,像失信人员一样对待,等不到别人去管,霸凌者的父母会第一个甩孩子一个大嘴巴:
孩子被打了,他们会不知道打回去吗?他们只是因为体力或者性格没有打回去的勇气和能力,也不知道怎么打,打哪里。
你身体好,会几招,能跟霸凌者打得有来有往,他们知道欺负你是有代价的,有成本的,以后他们才会避免和你起冲突。
有句古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什么样的朋友算好朋友?是成绩好但当你孩子被欺负时躲得远远的人?还是成绩一般但会为你孩子出头,制止霸凌的人?
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友观:有的同学有钱,有的同学成绩好,但这些都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关键时刻能够跟你站在一起的才是真朋友。
跟孩子说在学校要广泛交友,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帮助别人,这样你自己遇到事情才会有人出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