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平山团,也许你有所不知,然而,他可是从晋察冀边区唯一的抗日模范县、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县——平山县走出来的一支铁军,又是八路军唯一一支以县名命名的主力军。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司令员称之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卢沟桥事变不久,由于刘峙统帅的第二集团军战斗不力而纷纷败退,平山县及河北的大片土地相继沦陷,在日军的跌蹄践踏之下,多么希望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来保卫家园。
1937年1o月1日,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派刘道生、陈宗尧带着300余人的战地救亡工作服务团来平山扩充兵员,建立以平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0月4日,经小觉到达平山县的革命中心洪子店村与县委、冀西特委取得联系,并组成了十个扩军工作团,分赴全县各个村镇开始扩军工作。首先对全县人民做了动员大会,并发出了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动员令。
在党员比较集中的霍兵台、天井、南古月等村很快就掀起了参军热潮。有个叫猫石的小村庄,全村60户人家,而报名参军者就有34人。到11月6日,仅一个月时间,全县就有1700名青壮年报名参军,其中1500人被正式编入八路军120师718团。因该团士兵几乎是由平山籍战士组成,所以718团被称之为平山团,陈宗尧同志任团长,李铨同志任政委。当时平山团归属于晋察冀也区,其整体力量不足3000人,而平山团的人数就占到了50%以上。
平山团作为一支主力部队,并没在本地待多久就出县作战去了。1938年1月,平山团在山西省崞县上阳武装整训后就投入了田家庄的战斗:平山团奉命在此伏击由原平乘汽车出发的一个日军中队时,全团热血沸腾,不负众望,全歼来犯日军150人、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3挺、步枪120余支、短枪1支,以及大批战利品。这是平山团成立之后向日本侵略者打响的第一仗。毛主席闻讯后亲笔题词表扬平山团团长:″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陈宗尧同志。
1938年3月初,平山团奉命开往晋西北,因日军万余人向晋西北山区进犯,并侵占了神池、宁武、五寨、岢岚、偏关、保德等县城。平山团二营奉命配合717团展开破袭任务,首战就收复岢岚城,接下来又攻克五寨、宁武两城,到4月1日,被日军侵占的七城全部收复。
同年5月,平山团在晋察冀边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又和719团联手攻克了一个日军据点,歼灭该据点日伪军300余人。之后又联合袭击了平绥铁路日军驻守的火车站。
成立不久的平山团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战斗中武装战斗。几个月时间就积累了许多经验和物资装备。1938年9月24日,日军以千余兵力向广灵、灵邱之间由平山团一连驻守的邵家庄阵地猛烈进攻,双方激战两天将敌击退。与此同时,另一股日军800余人分四路又向主佛寺阵地猛攻,平山团两个班利用有利地形向敌人袭击,打死打伤日军200余人。之后又夜袭吉略沟之敌。经过7昼夜激战,共歼敌800余人。这次战役有近百名平山儿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39年5月8日,八路军717团两天前被日军当做晋察冀军区主力围困在山西五台,聂司令员命令平山团火速赶赴战场营救,并伺机消灭敌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平山团在上下细腰涧附近把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800多人包围在群山之中。异常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三天拂晓,被包围的日军全部歼灭。在这次战斗中,平山团牺性了200多名战士。其中一名叫王家川的士兵在击毙8个日军后壮烈牺性。他牺牲时还紧紧抓着日军的刺刀,最终手指都被切断。
王家川牺牲后,又有一名自称王家川的青年找到了平山团要求参军,原来他是王家川的三弟王三子。他说:我就叫王家川,我家还有个弟弟也叫王家川,我们村的青年都叫王家川……一个个王家川前赴后继,谱写出一曲曲抗日救国的壮丽凯歌。
平山团抗敌灭寇的英雄事迹受到晋察冀边区政府的高度赞扬,《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发表社论:《学习平山团的光荣模范》;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连夜给平山团写下一份嘉奖令,并刊登在《抗敌报》的头版,更是称赞平山团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从此以后,子弟兵也就开始成为人民军队的代称。
平山团在频繁的战斗中,许多战士壮烈牺牲或伤残,不屈的平山人民又一次掀起了参军热潮。至此,己为平山团输送战士达3858名。
聂帅晚年回忆时说:平山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作出了宝贵贡献,尤其是边区子弟兵——平山团的英勇战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有着这几十万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平山人做基础,之后党中央才选择在平山县的西柏坡作为驻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
1939年10月,359旅西渡黄河,开赴绥德警备区执行河防任务,平山团驻防米脂县。11月间,日军以万余兵力妄图渡河侵犯陕北,并用30门重炮轰击平山团驻地,几次趁船西渡均被平山团击溃,败兴而归。
1942年12月下旬,根据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平山团随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开始了着名的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垦荒运动中,平山团的战士依然保持着全旅开垦的领先纪录。三营模范班长李位带领全班始终保持着平均每人每天开荒一亩半以上的纪录。在一次比赛中,他一天开荒3.67亩,激励了全团战士们的昂扬斗志。
1943年春,在《解放日报》的醒目位置报道了平山团的事迹,毛泽东主席在陈宗尧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英雄团长四个大字。称赞平山县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1944年5月,日本侵略者做垂死挣扎,开始了向国民党战场的进攻。359旅受命组成南征兵团,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王震任支队长,王首道任政委,下辖五个大队,全部兵力5000人,平山团为第二大队。11月1日,在延安举行的南征誓师大会上平山团接受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的检阅,11月9日南下出发。
历时659天.总行程2.7万里,转战于陕、晋、豫、鄂、赣、粤等省,一路打到广东。日寇投降后又向北返回,途中冲破了敌人1000多道封锁线余次,血战近百次,打破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在枪林弹雨和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经受了极其严峻的生死考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1945年6月6日,南下部队和日伪军在小湄村一带遭遇,平山团三面受敌依然顽强突围,团长陈宗尧不幸被子弹打中腹部,倒在了草丛之中……
1946年9月27日,359旅北返延安后仅剩下833人,平山团已不足200人。又有1000多名平山子弟兵把生命留在了南国大地上。
任弼时称赞说:你们在中国南方画了一张红色地图;毛泽东对这次南征北返作了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次长征,虽然牺牲了不少同志,但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剿,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作为1937年入伍的平山团第一批老战士栗政通,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南泥湾大生产、南征北返,以及后来来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身经百战,1949年6月12日,26岁的栗政通在西北战场扶眉战役中壮烈牺牲。
1947年3月25日,平山团作为西北野战军的一个主力团,西渡黄河参加了着名的青化砭战役,全歼敌人2900余人,活捉了敌31旅旅长李纪云,随后又连续参加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歼灭胡宗南的战斗。
1948年,平山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第5师第14团,该兵团司令员就是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
这支部队跟随王震将军从酒泉一路西进,在他的指挥下,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瓦子街、西府、长宁镇、荔北、壶梯山、扶眉、太乐等战役的战斗,9月份挺进新疆,26日新疆全境宣告和平解放。
1953年6月,平山团26.5%的人员被改编为南疆军区某师11团,驻守阿克苏,至今仍保留在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其余人员整体就地转业,主要改编为农业建没第一师农一团。
在亘古荒原上放下枪炮、拿起锄犁的平山团驻屯沙井子垦区,他们风餐露宿、地窝子就咸菜,奋力建成的胜利渠为开发沙井子垦区打下了坚守基础。
到1959年,在农一团基础上,沙井子垦区己建立起胜利一场、二场等七个团场,耕地面积达42万每,当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有35万亩。
昔日不毛之地的沙井子如今已变成一派繁荣的金银川镇,已拥有了百万亩良田和人土林地,人口近5万人。这就是平山团的”铁军精神铸就的新传奇!
英雄的平山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转战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大漠内外、灭日冠、剿敌匪、屯垦戍边、处处当主力打头阵,战无不胜、威名赫赫。可是他们大多数也没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千千万万为中国革命奋斗乃至牺性的英雄们一起,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么激励人心的热血历史,做为英雄子弟兵的家乡后人,平山县,石家庄,乃至河北省都应积极深入的发掘这段历史,组织力量把这些红色的历史系统的,高[火炬]调的展示给河北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