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现存的文明古国,其历经了数十个朝代的更迭与传承,不仅在这边大地上创造出一个个辉煌,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宝藏。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发源地,中原腹地一直都是考古发掘的集中地区。比如在中国历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的洛阳、西安,可谓是经常出现新的考古发现,甚至在一些农民的家中,都有可能保存着一些历史文物。他们要么是家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要么就是在耕地、建房时无意挖掘出来的。
而随着国家对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视,相关的宣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同时,民间对文物保护的全新认识,让许多考古专家开始组织人员下农村,一是可以开展考古勘探工作,二是通过走街串巷,将农民手中遗存的文物,收回到博物馆中保存下来。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入,专家们还真的就在农民手中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而且,当农民朋友知道历史文物的重要性之后,也都毅然决然的将手中文物上交给国家保管,希望以此发挥出文物所肩负的历史价值。
并且,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普及,许多农民在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时,也都会立刻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鉴定核实。就在上世纪70年代,一位老人在北京文物局门后左转右转,像是有什么心事一样欲言又止,门口保安看到后便上前了解情况,并将老人带到了文物局内。
经过专家的耐心询问,紧张的老人这才从包里拿出一只碗,这只碗看上去有些破旧,上面沾满了饲料等物,但从污垢中依旧能看出湛蓝色漆面。老人开口告诉专家,这只碗是她祖上传下来的,在她手里已经很多年了,之前一直都是给鸡盛饲料的。但自从听了文物保护的宣传之后,她就看这只碗似乎并不简单,说不定是古代某件物件,于是,她便急忙的带上碗来到了文物局。
随后,专家便接过老人手中的碗,虽然一时还不知道是否是文物,但看在老人这么热心的份上,还是给了老人80元的奖励,也就算是买下这只碗了。老人看着手中的80元钱,别提有多高兴了。送别老人之后,专家便将这只碗仔细的清理一遍,发现这原来是件稀世珍宝。
因为专家在碗底发现了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并且经过专家的仔细研究,确定这只碗就是明朝宣德年制的洒蓝釉,而此釉只在景德镇烧制,其工艺十分复杂成功率也很低。由于是复杂的工艺制造,使得洒蓝釉的存世量十分稀少,其制作方法更是失传已久,而这也是的世间的洒蓝釉变得非常珍贵。而洒蓝釉这样的珍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就3件而已,所以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破碗最起码估值5亿。
而对于专家来说,能从一位老人手中以80元的价格收到这件文物,实在是天大的运气。虽然这件文物在老人手中,受到了一些磨损,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并且还有好好感谢这位老人,如果不是她开明的意识,这件稀世珍宝恐怕会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