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者网
时间:2024-06-07  浏览次数:663

  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试图通过将台湾塑造成“弱小受欺负”,以及东亚对抗大陆的“自由世界堡垒”形象。通过这种形象塑造,可以方便美国在国内和国际政治环境中,将支持台湾与俄乌战争中支持乌克兰的“支持弱小”、“支持同一理念”的立场相统一。[全文]

  逼着那些没有卷入此事中的艺人公开表态,这恰恰是坐实了赖清德所谓的“艺人表态支持统一是因为在他人屋檐下承受压力”的说法,恰恰是削弱了那些支持统一的艺人公开发声的含金量,恰恰是正中了“台独”分子的下怀。[全文]

  没错,在下不才,正是那个投放“文宣”的“认知战作战人员”。这件事情,我还专门请教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逸语道破”主讲人沉逸老师,他给了我不少建议。[全文]

  除了强化“立法院”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布置了一套随时可以启用的,以萧美琴为中枢,足以架空赖清德的行政体系。[全文]

  台岛军事战略有直接登陆(“登”)、火力打击(“打”)、离岸封锁(“封”)三条主要思路。三条思路不互相排斥,只是主次的差别,但孰主孰次一直是坊间争论不休的话题,焦点在于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的基本认知。[全文]

  “和统”和“武统”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交互运作的。大陆必须要有“武统”的决心和能力才能保证“和统”发生,也就是所谓的“以战逼和”,或者“以围逼谈”。[全文]

  赖清德“5·20”讲话就是一个讨打讲话,眼睛一闭什么都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台独”分子就像《周处除三害》里的邪教教主一样,我们也不要指望清理完“教主”后,“信众”们会幡然醒悟,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全文]

  “兄弟之邦”是赖清德的最佳斗争工具。借此,对内可威吓“团结”,团结在“亲美远中”的旗帜下;对外表演“友善”,方便美国在国际社会贩卖台湾的小白兔形象,以此要求北京自我约束。[全文]

  台湾有足足170多个以上的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着这些名嘴们的节目——这就是台湾民众的信息现状。对此,国台办很明确的表明:“对恶的沉默和纵容,便是对善的不公与伤害。舆论不是法外之地。”[全文]

  一些与台湾人交流过的大陆人,会讶异于台湾人对于“两岸一家亲”或“同胞”等词的警惕,这在大陆是表达对台胞的亲切,对台湾人而言却是政治词汇,饱含统独政治味。[全文]

  我们的海警、海监、渔政、解放军打出的一整套“组合拳”,通过岛内外媒体的广泛传播,已经对“台独”势力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同时,这对被“台独”势力长期洗脑的许多台湾民众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全文]

  台海内海化的目的,并不是烧断本岛与离岛的连结,而是让台湾民众适应并体验“分享同一个主权”的好处。也只有在分享主权的基础上,才能谈治权要进行什么程度的分离。这就是“一国两制”。[全文]

  台湾房市泡沫一定会破,只是时间问题,但政治会一直拖延病情,而若拖到统一后,烂摊子是大陆收。换言之,愈晚统一,处理台湾房产问题的成本就愈高。[全文]

  福建海警强制登临宣示了中方在厦金水域的执法权,表明了常态化执法巡逻的强硬态度。此次事件将带来两岸关系根本性的变化,而我们有理由抱有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全文]

  对有关部门来说,解决台湾问题不能总是一厢情愿的释放善意,要针对实际的变化和具体情况,制定新的政策工具箱,该友好的友好,该惩戒的惩戒。[全文]

  这里形成了大小两岸的新博弈规则,即“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每挑衅越界一步,以如今大陆的对台立场和行动意志,必然造成涉台管治的新常态。[全文]

  我是1980年大学毕业,当时我们虽然在台湾生长,可是问自己的是,中国往何处去,不是台湾往何处去;我们思考的是在中国的大未来里面,自己有什么角色。但现在的台湾孩子,进入了一个狭小世界,欠缺领路人把他们的眼光打开,让他们知道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全文]

  短期内,韩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可能以关切、接触以及了解为主。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韩国学界将会持续跟进台湾问题,为韩国的实质介入做准备。[全文]

  在美国方面,其实已经不存在“保卫台湾”这个任务了,也不存在“打台湾牌”这个游戏了。美西方要打击中国,打击的对象就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完整的“一个中国”,而不是存在“台湾独立”这个麻烦的“一个中国”,非如此,不能与世界帝国的战略相适应。[全文]

  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上,台湾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经济上,台湾是对大陆依赖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关系趋向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愈加密切。未来,我们期待打破部分台独人士的防卫机制,台湾回归故土,同祖国共享崛起盛世。




上一篇:戴久了的银饰变色怎么办?   下一篇: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减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