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是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的一座岛屿,相隔台湾海峡与附件相望,海峡两岸同源,同文同种,这是自古以来都与中国大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台湾”一名最初源自与台湾南部少数民族称呼“台窝湾”,意为滨海之地。开发台湾的福建省移民依闽南语,将此地名翻译为“大员”“台员”“大湾”等。后来经历演变名为“台湾”。这一叫法最早是在官方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大约400多年。
台湾省的名称在历朝代屡有变更,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唐元朝时期称“流求”,数百年来称呼相近但是字不同,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明朝中期以后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山” “北巷” 大员“ 台员” 东番“。郑成功改名为”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定为”台湾“,隶属福建管辖,这是对台湾的正式定名。
16世纪,西班牙 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因大航时代的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趁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增强 明政府处于艰难的时候,侵入台湾,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53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对抗倭寇和荷兰人侵扰。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数百万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
1874年1月,日军侵入台湾,同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约》《北京专约》任然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令举国震惊,台湾同胞反对割台的斗争汹涌澎湃,大陆同胞反和约反割台斗争声势浩大。台湾遭受日本侵占50年。
之后的整整50年里,台湾上的抗日烽火从未熄灭,日本军国主义屠杀65万台湾同胞。台湾同胞重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之心从未冷却,同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政治,军事文化斗争,更有数万爱国同胞跨海回归祖国大陆,投身全民抗日救国运动,用鲜明和生命诠释了中国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彰显了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