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批违规”立案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只过去了12天,证监会一抓,抓到了“一窝”:
举个例子,发公司债对利润的要求是“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但是实际上,2016-2018年,东旭集团都是亏损的,靠虚增利润,在账面上“保持盈利”。
5年时间里,东旭集团虚增收入478.25亿,虚增利润130亿,虚增货币资金447.9亿;东旭光电虚增收入167.6亿,虚增利润56.27亿。
顺带着,上市公司也成了“提款机”,东旭集团把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的钱,拿给自己用了,现在没还的还有169.59亿。
首富是真会玩,眼瞅着就要赶超“造假大户”们,虽然暂时赶不上断崖式领先的恒大地产,但是虚增收入的金额超过康美药业,虚增利润的金额超过了康得新。
首富李兆廷,被罚了5.89亿,并终身市场禁入,东旭集团被罚了5.83亿,而且得还上市公司的占款,但是,货币资金都是虚增的,那170多亿,咋还呢?
东旭光电已经退市了,东旭蓝天早就跌到1块钱以下,就快退市了,嘉麟杰也在跟首富做切割,“在业务等方面均与实控人保持独立”。
“知识改变命运”,那时候的人才红利是很大的,10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技术员,爬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比同期的副总们,少走20年弯路。
那时候,彩色电视中CRT是主流又是核心部件,这位前国企老总,又用了7年,把市占率做到了50%,本地的老牌国企宝石集团,都用东旭的设备。
比如,想12.34亿收购德青源,进军鸡蛋养殖行业;要收购北极光电,进军5G;想要收购申龙客车,进军新能源。
2、信托计划:华融跟东旭集团有不少并购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而背后还有不少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不乏一些地方农商行;
前期的大金主是华融,天眼查显示,华融国际信托在2014年入股东旭光电投资,占股48.78%,而东旭光电投资持有东旭集团51.46%股份,而在之后的各种融资中,都有华融的身影。
东旭集团延迟给出了一份奇妙的财报:营收340亿,归母净利润-310.74亿,货币资金从561.6亿减到了69.69亿,而总债务高达1500多亿。
而东旭光电也公开违约,手里有180多亿现金,但是30亿的债券都还不起,出现“短期流动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