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大模型在多个行业垂直应用……这个春天,工厂裡的新意不断涌现。
这裡有智能化的渗透、生產方式的重塑,也有创新链產业链的交融。近段时间,记者赴多地调研,从工厂之变探寻產业之变,感受新旧动能的转换、新质生產力的发展。
机器人成為“打工人”?这并非想象。在寧波的极氪5G智慧工厂,人形机器人已然“入职”汽车生產线。
分拣物料、搬运料箱、精密装配……隻见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行多任务协同作业,酷炫的场景让智能制造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设备上新——在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7条再生铝生產线全速运转。“去年以来,我们对4条生產线开展技术改造,再生铝產能提升30%。”该公司负责人说,新设备、新技术带来新发展,今年一季度公司產值同比翻番。
產线升级——走进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机器人”生產“机器人”的场景引人驻足:十余台橙色的机器人在“岗位”上打螺丝、焊接﹔AGV小车来往穿梭,有条不紊。
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说,这条全自动生產线生產100公斤以下的机器人用时30分鐘。“如果市场需要,可以进一步提速。”
模式更新——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用“数字孪生”技术“建厂”的探索不断。将真实数据导入,通过仿真模型在网络空间打造虚拟工厂,大到產线的改造,小到產品的排產,都能精准模拟、验証,降低试错成本,实现高效生產。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推动產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一个个新技术加速融入生產一线,“世界工厂”裡的“车间变革”,推动着中国制造展现新顏。
一季度,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3%﹔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為66.2%﹔目前,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实现產值佔制造业总產值比重约20%。
“工厂的变化是產业向新的体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说,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是提高產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来自制造端的“数智赋能”正為產业发展激发新气象。
工厂负责人说,从接到客户订单起,所有零部件数据就开始生成,工厂根据系统配置差异化生產。依托新技术、适应多样化需求,去年,企业新能源汽车订单数同比增长超180%。
当车间装上“大脑”、生產线走进“云端”、產品在“出生”前就有了“主人”,柔性制造提升了生產过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制造的逻辑正发生改变。
“以前拥抱的是订单,现在拥抱的是市场。”一位玩具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用大数据预测“爆品”,并在新品投放后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產,畅销款补货可得率大幅提升。
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实践来看,在钢铁、建材等传统產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碳排放减少约12%。一些领域的示范工厂產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0%,生產效率增加近30%。
极氪5G智慧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焊接车间,车身4800多个焊点,每个焊点每一步焊接过程都被切割成毫秒级。在总装车间,仅拧紧螺丝这道工序,就通过23套高精伺服控制系统。智能制造将工序拆解、标准化,让生產从“凭力气”转向“凭数据”。
全国已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些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共建设在线智能检测、质量追溯与分析改进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借助智能设计工具,图纸“一键”直连生產线﹔通过共享工厂,企业不单独建生產线也能搞制造﹔接入数字化贸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小工厂直面广阔市场……以工厂為基点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加快形成。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為83.5%。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
生產方式、供应链更加柔性,更好适应了消费侧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在纺织行业,小批量多批次生產的“小单快反”模式兴起,灵活接单的方式也為行业稳外贸提供助力。
“要以柔性的供应链构建韧性的產业链。”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產业的抗风险力和竞争力会随之提升。
工厂是制造的枢纽,也是创新的一环。记者调研发现,在產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中,工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科技创新、產业创新的协同和新质生產力的发展。
一边是车间内十余条中试组装测试线忙碌运转,另一边是来自医疗器械、智慧停车等领域的科研项目“跑”完走向產业化的最后一程……在这裡,每周都有新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智慧交通產品制造商臻识科技董事长任鹏说,从四目相机到球机、枪机,企业每年都要找平台试產几十种產品。“从这裡走完中试,我们才敢放心推向市场。”
在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平台,“柔性生產线”能够满足功能糖、蛋白质等不同项目的中试需求。通过平台的“智慧大脑”,生產过程各项指标实现实时监测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优化。
在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训练场“嵌入”工厂。车间内,6台喷涂机器人配合2台开门机器人,共同协作对汽车进行模拟喷涂,以验証工艺精度。
近年来,我国围绕重点產业统筹布局各类创新、试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科研”“工厂+试验”等新模式加快推出。新型研发机构与新型制造基地有机衔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產线。
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打造不少於2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让智能工厂作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和发展新质生產力、建设现代化產业体系的支撑。
从工厂的生產线,看中国制造的“风景线”。尽管外部环境復杂,不确定因素和挑战较多,但中国制造向新提质的方向路径不变,承压前行的韧性底气不变。未来,更多“工厂+”的故事还会发生,更多產业新图景将不断绘就。(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
眼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行各业,诸多民营企业逐步由“跟跑”变為“并跑”,甚至“领跑”。…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栗翘楚)4月18日,海纳咖薈之“数据要素×”金融服务暨人民网数据智能伙伴会·上海站在上海市普陀区举办。上海市普陀区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周艷,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蒋龙,中金公司首席科学家彭文生,以及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出席活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