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国于主任巧还礼
时间:2025-04-09  浏览次数:663

  早晨六点刚过,昨晚睡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的村主任于洪涛,还在酣然入睡,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就立马穿衣下床。

  “于主任,你帮了俺这么多忙,俺没啥表示的,这是俺自个摸的爬叉,也不值几个钱,请你千万要收下,不然俺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打开房门的于洪涛还未开口,就有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闯进了屋里。

  “大叔,你辛辛苦苦摸来的爬叉,拿到市场上还能换几个钱回来,我怎么好意思吃您老人家的爬叉,您还是......”于洪涛话还未说完,来人将半方便袋爬叉放在写字台上就往外走,于洪涛紧拉慢拽没拦住。

  于洪涛原来在县城从事建筑工程,虽说不上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但每年承包工程,少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他所在的村子因“两委”班子瘫痪,各项工作都成了镇里的“老大难”。

  镇领导有意让于洪涛回村任职,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但他的家人坚决反对,多次将上门做工作的镇干部挡在了门外,并撂下话说“我们才不干这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哩”。

  去年村里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于洪涛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这么信任他,于洪涛才不得不走马上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年他就为村里修通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让全村群众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疙瘩路;组织村里的泥瓦匠成立了建筑队,让几十名泥瓦匠进城承揽建筑工程,收入比“各自为战”时提高了一大截。于洪涛烧出的第三把火,就是流转村里的土地200亩,建起了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园,优先吸收本村和邻村的贫困户到示范园里打工。

  老人张景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老伴的三亩责任田就在这200亩流转土地里,不仅每年都有三千六百斤小麦的固定收益,而且他到示范园里打工,每月还有一千多元的额外收入,这让年过花甲、致富无门的张景超老人对于洪涛的做法赞叹不已。

  更让张景超老人感动的是,他的老伴患有哮喘病,需要常年服药。于洪涛不仅隔三差五上门嘘寒问暖,还经常帮老人去县城买药。时间一长,老人有点过意不去,就对于洪涛说:“于主任,你工作这么忙,为了俺老伴的病,你不仅耽误功夫,吃苦受累,有时还要替俺垫钱,今后还是不要麻烦你啦!”于洪涛总是乐哈哈地劝慰老人说:“你老人家就放心吧,反正我进城也是回家,都是顺路的事,不会耽误什么功夫。”

  事后,于洪涛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将爬叉带回城里的家炸着吃了,但他将爬叉算了钱买成治疗哮喘病的药,给张景超的老伴送到了家里。

  陈正国,鄄城县交通运输局职工,爱好新闻写作,发表稿件千余篇,30余篇获奖,先后荣获大众日报、现代交通报、菏泽日报“优秀通讯员”等42项荣誉。偶尔涂鸦文字,不敢妄称“散文”亦或“随笔”,多半见诸报端和网络。




上一篇: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学营养与公共卫生峰会   下一篇:智驾险:从“附加”到“标配”还有多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