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易三仓大学教育管理与领导力专业”,“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体育运动专业”,“韩国全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些看起来有些陌生的学校和专业,近日出现在太原某学校官网发布的今年事业编公告上。根据岗位需求表的要求,本次博士研究生引进人数为10人,不限专业,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即可。
接着,就有了文章开头几乎清一水的东南亚大学专业列表,也再度引发大众对“水硕水博”问题的讨伐。
其实东南亚“水硕水博”的争议这几年一直都有。2022年,湖南本科院校邵阳学院就曾花费1800万人民币引进23名博士,均毕业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其中22人之前已经是邵阳学院的教职工。
送本校老师去海外镀金后,再以高薪引进的这种做法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不忿,因为这是对国家经费和教育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然而,这只是“水硕水博”市场的冰山一角。
近几年,“就近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后,人们的避险意识普遍上升。对于硕博的留学国家选择,也更偏向于离家乡更近的国家,如中、西部地区选择东南亚留学的人会比较多,而东、北部地区选择日韩留学的则会多一些。
从留学人数来看,欧美加澳仍然是大热门,根据《2023-2024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21年各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当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稳居前四,而美国以295398人遥遥领先。
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然而,受到新冠疫情以及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中国留美人数近几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21年至2022年赴美留学人数稳定在29万人左右,与留学人数达到顶峰的2019年相比,2022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下降大约8万人。
相比之下,“高性价比+短通勤”的东南亚国家,不仅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的留学梦,孩子逢年过节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谓一举两得。在2021年留学生数量统计中,马来西亚以38714人排名第七,泰国则以15458人位于第十一位,留学热度已然超过许多欧洲国家。
由于东南亚“水硕水博”问题近年来愈发猖獗,导致东南亚留学生被标签化、污名化,这其实大可不必。东南亚头部院校在全球排名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第八名)、南洋理工大学(第十五名)、马来亚大学(第六十名)等等,这些院校早已是东南亚本硕留学以及博士交换的热选。
笔者同身边的朋友交流后发现,在STEM留学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专业)被美国卡脖子的大环境下,许多理工类硕博都将新加坡或马来西亚作为下一站(语言和距离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新马泰学校多采取双语教育,并且和欧美高校有许多合作项目,因此去欧美交换并获得双文凭也是东南亚留学的吸引力之一。另一方面,许多留学生都希望通过留学东南亚实现诸如中英泰、中英越、中英马等多语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