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31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美联储同时表示,如果抗击通胀继续取得进展,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然而,随着高利率给经济带来的抑制效应不断显现,一些经济学家担忧,美联储行动太慢可能给美国经济造成风险。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当天在会议后发表声明说,过去一年通胀有所缓解,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近几个月来,实现2%通胀目标取得进展。
在会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被问及9月降息是否是合理预期时表示,美联储尚未做出任何决定,根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整体看法,美国经济正逐渐接近降息的适当时机。
鲍威尔表示,最近的通胀数据增强了美联储对抗通胀的信心,降息时机正在临近。“如果得到我们所期望的数据,在9月会议上讨论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晚,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87.5%。
为应对40年不遇的高通胀,美联储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连续11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推升至5.25%至5.5%之间,为23年来最高水平。过去一年间,美联储一直“按兵不动”,高利率对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已逐步显现。
一些美联储前官员日前呼吁美联储更快采取降息行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前行长比尔·达德利在彭博社发表评论文章说,美联储应该在9月之前降息。“虽然通过降息来避免衰退可能已经太晚,但继续拖延只会不必要地增加风险。”
美联储前副主席艾伦·布林德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现在是降息的时候了。布林德指出,为期两年的对抗通胀的斗争已经结束,“经济似乎正在降温”。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新华社记者,他认为美联储应该在此次议息会议上降息,因为通胀已经接近2%的通胀目标,经济正在放缓,而且劳动力市场不再过热。“我的观点是,这将又是一次美联储行动过慢且力度不足的情况。”
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迪恩·贝克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不应等到完全确定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才行动。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也多次被问及是否存在行动太慢的风险。他说,过早或过多减少政策约束可能导致通胀形势发生逆转,而过晚或过少减少政策约束则可能削弱经济活动和就业。美联储在权衡风险,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判断”。
鲍威尔还指出,他认为美联储可以在当前高政策利率的情况下应对经济疲弱。“我们有很多空间来做出回应。”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着,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着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