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性别对立无法促进性别平等
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663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这个熟悉的热搜标签,随着最近法院一审判决出炉,被证明或许是个可悲的错误。

  “不符合性骚扰的构成要件”,这是法院的一审结论。这个结论提醒人们,在表达立场或观念之前,还是要对事实有更多敬畏。而如果对事实及程序正义有更多敬畏,男女性别冲突或许就不至于演变到混战的程度。

  2023年10月,武汉大学女生杨某发文爆料,称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对面男生肖某某持续隔着裤子摩擦下体,构成对她的性骚扰。因为当时她拍摄了疑似摩擦下体的视频,且拿到了当事男生的手写道歉信,看起来有图有真相,所以舆论的风暴瞬间席卷,令肖某某在网络和现实“社会性死亡”。武汉大学也很快出了通报:肖某某在图书馆北门走廊“存在不雅行为,有损大学生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根据《武汉大学学生纪律处分办法(修订)》第22条第5款规定,决定对其给予记过处分。在很多人眼中,学校就是官方,校方给了处分,此事也就等于盖棺定论。

  可回到事实本身,如法院现在所认为的:男生患有特应性皮炎,存在抓痒的可能性;再加上图书馆是开放空间,男生没有任何针对女生的性暗示或者性挑逗行为。

  校方为什么草率地给男生处分?据男生母亲转述:“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表示,可以排除性骚扰,如果认定性骚扰,会在通报中明确写出来。记过处分,是为当时的舆情降温,是应急处理措施。”只要学校不挨骂,学生受点委屈不重要?这就是一所知名大学,在面对争议事件,在面对学生权益可能受到侵害时的“严肃”态度?武汉大学还需对此作出进一步回应。也正因武汉大学在此事中的抽象表现,以及漫长的沉默,舆论只得另辟蹊径,不再纠缠图书馆事件本身,而是去深挖女生杨某的硕士毕业论文。

  杨某的毕业文论题目是《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里面有着非常离谱的错误。比如开头部分就写“2001年随着《离婚法》的出台与宣传”,中间还有“全国总人口从1049年之前的5.42亿增长到1970年的8.30亿”……

  一个保研成功,自称通过法考的人,居然写得出压根儿不存在的《离婚法》?而低级错误遍地的文章,导师没看出来,答辩也都通过了。杨某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否符合学术要求,是个严肃问题,不说比当初的图书馆事件更重要,起码也是事关武汉大学学术声誉的事情,可武大至今保持沉默,个中原因,让人百思不解。

  两相对比,或许该来点冷思考。女生杨某觉得自己疑似遭性骚扰,站出来维权,当然是她的权利,可是在她并没有提供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学校和很多网民就采信她的说法,进而对男生肖某某进行了网暴,使得事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种矫枉过正的“维护女性权益”,非但不能更好地保护女性,反而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制造性别冲突。而一旦性别冲突变成了不顾事实只管立场的宣泄,舆论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混战。

  性别对立无法促进性别平等。在抵达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不是靠情绪、谩骂,而是要讲事实、讲程序。在此过程中,武汉大学这样的机构更该起到客观中立的调和作用,而不是像本次事件的处置一样,先是偏听偏信,继而沉默躲闪。武汉大学有责任通过进一步的回应,为舆论场上的性别冲突降温。(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守一)




上一篇:河北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干群团结一心自发恢復家园   下一篇:曝小S豪宅内和S妈紧紧相拥!母女变化都挺大S妈罕见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