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少便利,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动起了歪心思。一女子多次通过只扫码不付款的方式,盗窃他人财物4万多元。昨天,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川港派出所民警在破获这起盗窃案后,提醒广大商家:进行货物交易时,务必确保钱货两清,及时查询钱款到账情况,避免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据报道,马先生是南通市通州区境内一家家纺店的店主,10月19日,他在核对当天货款信息时无意间发现,有一女顾客拿了货,但查询不到付款记录。倍感蹊跷的马先生随后查看店内监控录像,这才发现自今年8月13日到10月19日,该女子先后20多次从店内取走价值共4万多元货物,佯装扫码输入支付密码实则上演“0元购”戏码。10月22日,民警将嫌疑人宋某某抓获归案。经审讯,宋某某对多次盗窃他人财物不法行为供认不讳。
众所周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既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一种公平交易方式,也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一种互信行为。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利用移动支付这一特定付款方式,动起了歪心思,耍起了小聪明,与商家玩起了“只扫码不付款”的卑鄙伎俩。但殊不知,“只扫码不付款”也是一种盗窃犯罪。
其实,玩“只扫码不付款”这种卑鄙伎俩是一种愚蠢至极的做法。表面上看,消费者拿着手机扫了码,佯装输入支付密码已付款,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但事实上,钱款有没有到账是很好查询的,因为商家的收款账单记录上是一清二楚的。即使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世。上述案例中的这名宋姓女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虽然她多次玩“只扫码不付款”的伎俩,但最终还是被识破。
因此,笔者想提醒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句话:千万别玩“只扫码不付款”的卑鄙伎俩。否则,一旦被识破,不仅丢了脸面,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重处。如此,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笔者也想提醒商家一句话:如果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方式付款,务必要及时查询钱款到账情况,避免让不法分子钻空子而遭受经济损失。
此外,这起“只扫码不付款”案例也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一种惩戒,更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千万别玩“只扫码不付款”的卑鄙伎俩。否则,一旦被识破而被认定为盗窃财物罪,那等待的必定是法律的严惩重处。(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