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安徽亮出这些“金点子”
时间:2025-03-10  浏览次数:66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连日来,安徽代表团多名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结合安徽省绿色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积极向大会建言献策,用安徽的“金点子”、好做法,助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铜陵市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今年1月,又被商务部列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较早开始了多样探索。

  “目前铜陵市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超130万吨、回收率超90%。”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孔涛介绍,以试点工作為契机,我们积极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培育再生资源回收產业,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在工业领域,铜陵市依托国家级废七类“圈区”管理拆解园区等平台,大力发展废铜、废铝等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產业,年处理量超100万吨、回收率超95%,其中废铜加工產量佔全市铜加工材產量的近20%﹔在生活领域,该市构建“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物联网”三网融合模式,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85%以上。

  孔涛认為,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不仅能够让城市更干净、更绿色,而且关乎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他介绍,我国是资源进口大国,战略性矿產如鋰、镍、鈷的进口依赖度超过80%。“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少用1.6吨铁矿石,动力电池湿法拆解鈷、镍回收率超90%,相当於开发‘第二矿山’,可以显着减少对原生矿產的进口依赖,提高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為更好发挥试点效应,加快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復制的经验模式,孔涛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专项扶持资金,根据试点城市的建设规模、任务难度等给予资金支持。对试点城市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针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散、小、乱”情况,孔涛表示,要充分发挥央企引领带动效应,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优先在试点城市布点项目,进一步发挥央企的產业集聚效应,整合优化產业链上下游企业,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促进试点城市尽快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產业链。

  採煤沉陷区治理是生态修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发展文旅產业、渔光互补等模式开展採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修復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沉陷区治理模式——“水上农场”。

  “简单来说就是在沉陷区水面种粮食。”袁亮解释,这是安徽理工大学与有关企业合作的“採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分区综合利用沉陷区,深部积水区发展“渔光互补”,浅部积水区探索“稻渔共生”,未积水区动态恢復,形成立体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

  “我们利用煤基固废物深加工成浮板,用於沉陷水面水稻种植,打造成‘漂浮绿色稻田’,同时,利用水面光伏发电,充电赋能水面种植农机与田间管理。”袁亮透露,该项目中期成果已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项目水质监测参数显示,试验区水质优於对照区域、优於种植前,水稻种植对试种区水质具有改善作用。

  袁亮表示,打造“水上农场”是探索採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次生动的创新实践,也是促进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一种有效探索。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协同联动,推进產学研合作,立项开展沉陷深水区水面水稻种植关键技术、浅水区採煤沉陷区水生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攻关及示范,摸清适种潜力,研发便捷、高效、机械化採收设备和技术优化调整基质配方,研制出低成本、可循环利用的营养基质。在此基础上,破解养分循环机制不清,以及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等因素影响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採煤沉陷区水面水稻种植+立体综合利用国家示范基地。(记者 范孝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   下一篇:解开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