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干部发现一份房屋租赁合同,这套保障房很可能存在二房东违规转租行为……”近日,南翔镇共有产权保障住房违规出租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接到线索,按照整治工作方案,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随即启动相应处置程序。
执法是“攻防战”。第一次上门取证是关键,二次上门往往只能吃“闭门羹”。保障房不得违规出租,房东、二房东、中介、租客往往心知肚明,各方的交易行为相对谨慎、故意隐匿,贸然联系任何一方都会打草惊蛇。所以,执法人员在得到线索后,首先会从戒备心最小的租客着手,充分收集证据,第一时间确认涉案房屋信息、固定现场情况、锁定违法行为,详尽收集租房合同、转账记录等书面证据。这些都能为之后执法“打蛇七寸,一击即中”,做好充足准备。
如何让当事人低头也是一次“心理战”。收集到必要证据后,针对不同对象,刚柔并济,逐一约谈,就能事半功倍。违规出租各方主体看似是一个利益整体,但在威严的法律、确凿的证据面前,在执法人员循循善诱地教育开导下,往往不攻自破,主动配合。“我之前也知道不能出租,但是经不住中介的诱惑、想贪小便宜,就把房子出租了。”一位购房人说出了大多数房东的心理。
此次专项整治,南翔镇在严厉打击违规转租保障房的二房东和中介同时,对违规出借保障房的购房人和同住人依法处置。通过对房东、二房东、中介一房三查,对租客宣传教育,以案警示,营造起了正面社会舆论。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广泛告知各个主体,应当自觉遵守保障房供后管理使用中的各项规定,不可踩红线,越禁区。同时,提醒广大租客,在寻找房源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切不可违规承租共有产权保障住房。
共有产权保障房违规出租治理更是一场“保卫战”,南翔镇存在一定数量的违规出租保障房,行政处罚重在以案促改、以案警示,旨在处罚一个房东、教育一个小区,曝光一个中介、震慑一个行业。南翔镇在主动查处典型案例的同时,对保障房小区的日常管理也已全面提质。目前,全镇15个保障房小区已全面实施门房出入人员信息登记制度,相继推行人脸识别门禁,试点引导社区居民自治、主动问询帮扶困难群体、理顺畅通保障房买断、收房、腾退通道。小区管理“五早机制”等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已不是新生事物,但是保障房供后管理对属地单位和管理部门来说还是个“新命题”。如何从罚到管、由乱到治、长效巩固,写好专项整治后半篇文章,南翔镇正在加快“破题”和“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