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减畜增草有机结合为草原“减负增绿”
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663

  几场雨过后,盛夏的乌兰毛都草原被滋养得生机盎然。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微风轻拂、牧歌悠扬,一片翠绿蔓延至天际。

  走进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阿拉坦敖都嘎查牧民青格尔家草场,花草的芬芳弥漫在碧绿的原野,洁白无瑕的云朵与悠闲漫步的牛羊相映成趣。“草场超载后草原会退化,这等于自绝生路。”青格尔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减畜的原因。大学毕业后,青格尔回乡养起了牛羊,之后,他将养殖的牛羊数量从1100多只减到700多只。青格尔高兴地说:“养殖数量减少了,草原变美了,收入反而增加了!”

  减畜不等于减收,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过程也恰恰成为牧民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青格尔的账本里记录了3项收入:减羊增牛、制作传统奶食品、从事旅游业。全年收入80余万元,减羊增牛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50%,传统奶食品销售收入占全年收入的35%,旅游收入占全年收入的15%。

  近年来,兴安盟将治理草原超载过牧与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采取“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减畜增草有机结合”等方式,引导牧民以草定畜、科学养殖。一方面,兴安盟结合“三北”工程,加大退化、沙化草原修复治理力度,巩固提升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增加天然草原产出。另一方面,扩大人工饲草种植面积,推动秸秆高效利用,构建饲草储、运、销体系,逐步提升饲草供给水平,减轻草原畜牧业对天然草原饲草的依赖。

  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加大优质牧草、饲草料供给是关键。在扎赉特旗牧草贮运配送综合服务中心,伴随着机械的轰鸣,经过揉丝、除尘、高温熟化、压块等工序后,一块块适口性和吸收率更高的新型牛羊饲料被加工出来……这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饲料已成为周边舍饲养殖牛羊的主要“口粮”。该中心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运营,可储备饲草1.5万吨,为周边8万头牛提供15天饲草应急供给,日常可为周边牧户提供过冬所需牧草转运、中转和常规饲草料贮备应急、销售加工及代加工等服务。

  目前,兴安盟从事饲草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23家,天然牧草、人工饲草、秸秆饲料产业总产值高达70亿元。兴安盟已建成5个集种、储、加、销为一体的大型饲草产业园,年加工配送饲草超过30万吨。充足的牧草保障,不仅满足了牧户放牧转舍饲的草料需求,更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注入了强劲动力。(记者 武跟兄 )




上一篇:2024年暑期档已破60亿!榜首变了   下一篇:盟销项目信息-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