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去世之前曾留下遗愿,那就是在自己走后,不要举行追悼会和告别仪式,自己的骨灰也要被分成二十份分别葬在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粟志军和陈正国这次前往溧阳水西村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祭拜埋葬在这里的粟裕大将,为长辈亲人扫墓。
随后两人在这里留下一张合影,在缅怀粟裕大将的同时,也为陈粟两家接近一个世纪友情和亲情留下见证!
2021年,陈毅孙子、粟裕外孙陈正国,粟裕长孙粟志军代表陈粟两家来到水西扫墓。左起:张燕、陈正国、粟志军
当时两人都是出自中央红军中朱德那一支,所以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的时候就在一起打仗了。
不过当时两人的感情还没有后来那么深厚,他们也没有想到过,在几十年后能够分别成为共和国的元帅和大将。
1948年底,淮海战役期间的一张合影,他们是粟裕将军、小平同志、刘伯承元帅、陈老总以及谭震林。
这也是两人正式合作的开始,从此往后的解放战争中,两人的感情在不断加深,并且在不同的职务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作为华野司令员的陈毅是主要负责政治工作的,具体带兵打仗的事都由粟裕承担。
陈毅对于毛主席的这种安排十分支持,因为此时的粟裕在军事指挥上面已经崭露头角,论起带兵作战的能力,陈毅自愧不如。
建国之后,因为两人负责的政务工作不同,在1958年前后也发生过一些矛盾,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粟裕相较于带兵打仗。
陈毅曾经当众就这些问题批评过粟裕,认为他做事不够谨慎,为政府和军队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当时还流传出了两个人不和的流言。
但就实际情况来说,两人虽然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有过争吵,但从最根本的角度还是陈毅对于粟裕的一种爱护,帮助他改善在工作中发生的一些问题。
陈毅粟裕接见外国友人。左起:德国记者汉斯·希伯、陈毅、加拿大护士尤恩、粟裕、美国记者史沫特莱
粟裕的回忆录足以释清此问题,在那厚重如砖的着述中,粟裕提及最多的三人,依次为毛主席、朱老总与陈毅。
并且在书中写到陈毅的时候,粟裕都会冠以陈毅同志来表示尊敬,对他在各个革命时期的功绩和贡献赞不绝口。
当时是1968年,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年仅22岁的陈小鲁响应中央政策,主动申请下乡务农。
粟惠宁和陈小鲁一样,响应毛主席的政策号召也到了农村,此时两人是在同一个地方体验劳动生活的,但具体不在一个队伍里。
两人虽然都是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但在日常的农村生活中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也没有喊过苦累,脚踏实地的进行工作。
有一次,当地的知青们组织了一次联欢会,陈小鲁和粟惠宁都前去参加,轮到表演节目的时候,粟惠宁上台演唱了一首歌,名为《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首歌打动了陈小鲁,但在知青时期,两人并未真正的确定关系,一直到二人回北京探亲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机会。
因为两人相处的那段时间里,社会上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像两人这种高干子弟结合存在一定的政治影响。
这个噩耗的对于陈小鲁的打击非常大,粟惠宁在这一时期给予了陈小鲁很多的关怀,两人才有了结婚的念头。
陈毅去世以后,陈小鲁的母亲张茜也在两年后离世,陈小鲁的个人处境十分不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要拿他的身份污蔑陈毅夫妻。
他的父亲是粟裕大将的长子粟戎生,曾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上过战场,最后在军中磨砺,1999年的时候被晋升为中将军衔。
1951年7月,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和夫人楚青、长子粟戎生在苏联时的合影。
粟志军和陈正国两人虽然从血缘关系上来讲是表兄弟,并且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选择了不同职业,但在感情上却和亲兄弟没有任何区别。
两人之间的感情不仅是陈毅和粟裕革命友谊的延续,也是从亲情方面,将两个家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前排:粟海芝、楚青、陈正国、粟娜、粟裕、粟志军 后排:粟惠宁、陈小鲁、钱丽娟、粟寒生、粟戎生、李曼俊
[1]鞠开,王建柱.陈毅、粟裕:"陈不离粟、粟不离陈"[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8,(15):16-19.
[2]王冠卿,鲁统彦.陈毅、粟裕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军事指挥艺术[J].临沂师专学报,1998,32(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