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中,第一集团军以其卓越的战斗力和光荣传统,被誉为“天下第一军”,是中国军队中的王牌部队之一,历史上第一集团军一共经历了16位军长,他们分别是谁?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于湖北宜都,1960年7月1日逝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高级将领。他9岁丧母,11岁开始放牛,先后学过篾匠、杀猪、打铁等手艺。1929年,16岁的贺炳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党。
在土地革命时期,贺炳炎迅速成长为红军中的重要将领,历任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等职。1935年,他在瓦屋塘战斗中右臂受伤,被贺龙用锯子锯掉右臂,从此被称为“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炳炎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率部在雁门关伏击战中歼灭日军500余人,获国民政府通令嘉奖。他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在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一个中队。
解放战争中,贺炳炎转战西北战场,参与了保卫延安、解放青海等重要战役。他率部参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屡建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47岁。他以独臂将军的身份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杰出人物。
黄新廷,1913年10月4日出生在湖北沔阳(今洪湖)的一个渔民家庭,1960年7月1日逝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他自幼随父在洪湖谋生,练就了一身水上技能,擅长捕鱼、采莲和潜水。1928年,黄新廷加入共青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他加入红军,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与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新廷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团长,参与了齐会、陈庄等战斗以及百团大战。1944年,他升任八路军120师副旅长。1945年后,黄新廷担任晋绥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军长,参与了延安保卫战以及青化砭、宜川、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黄新廷担任第一军军长。1953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1955年,黄新廷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黄新廷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47岁。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金龙,1912年出生于湖北汉川的一个贫困农家。1931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在同年成为共青团员,193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唐金龙从排长逐步晋升至团长,参与了长征等重要军事行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金龙担任八路军120师营长、团长,参与了陈庄战斗、百团大战等关键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晋绥军区副旅长、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副军长,参加了爷台山、离石、卓资山、孝义、解放大西北等重要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唐金龙担任第一战车学校副校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1月21日,唐金龙在武昌因病逝世。
徐文礼,1920年2月17日出生于云南宣威的一个贫苦农家。1935年,年仅15岁的他加入红军,次年入党。此后,他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参与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诸多关键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徐文礼的军事生涯继续拓展,先后担任师政委、副军长、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重要职务。1953年,他率部赴朝参战,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964年,徐文礼被授予少将军衔,其治军严谨,麾下的“硬骨头六连”更是荣获殊荣。
1977年11月14日,徐文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他的一生,是为国家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
朱启祥,1919年生于江苏无锡,1939年加入新四军并入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新四军教导队教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参与郭村、黄桥等战役。解放战争中,朱启祥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政治部主任,参与孟良崮、淮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副政委、政委,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回国后,历任师长兼政委、军参谋长、副军长。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77年9月8日,朱启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58岁。
张治银,1920年11月生于河南新县。1933年加入红军,1938年入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中,张治银转战东北,历任松江军区一团政治处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二师三团副团长、团长等职,参与辽沉、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银任一四五师副师长,1952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他任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1964年,升任十五军副军长。1968年,调任十七军军长。1973年,当选为中共湖北省委委员,转任陆军第一军军长。1978年,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84年,任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
傅全有,1930年生于山西平原。1946年加入晋绥军区独二旅,参与解放战争及朝鲜战争。1983年任陆军第一军军长,1984年指挥两山轮战,1985年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1990年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93年晋升上将军衔,任总后勤部部长。1995年任总参谋长,推动军队现代化。2002年卸任总参谋长,2003年正式退役。
李乾元,1942年出生于河南林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他从基层士兵起步,历经军事学院深造,成长为优秀指挥员。1984年,他参与中越边境作战,表现出色,后升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此后,他历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司令员等职,2004年晋升上将军衔。2007年退役后,他继续担任全国人大相关职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吴铨叙,1939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他从炮兵基层起步,1985年任第1集团军政委,1990年升任军长。1995年,他调任总参谋长助理,次年成为副总参谋长,任职9年,2000年晋升上将军衔。他还主编《中国军事文库》,为军事理论建设做出贡献。2004年退役。
陈炳德,1941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总参谋长。他从工人起步,1961年参军后,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作训参谋等职,1982年升任陆军第179师师长,1993年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1996年,他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99年调任济南军区司令员。2004年,他担任总装备部部长,主持“神舟六号”工程。2007年,陈炳德任总参谋长。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担任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成功调集10万部队参与救援。他提出“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的装备建设理念,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朱文泉,1942年出生于江苏响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他从基层士兵起步,历任战士、排长、作训参谋等职,1994年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1999年任南京军区参谋长,2002年升任司令员,2006年晋升上将军衔。
李增林,1950年出生于北京顺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他1969年入伍,历任战士、排长、作训参谋等职,1980年进入北京军事学院学习。1998年,他担任南昌陆军学院院长,2002年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同年12月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2006年,李增林调任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2010年4月退休。
蒋谟祥,1954年出生于湖北松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74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参谋等职,后担任南京军区情报部部长、福建省军区参谋长等职。2006年任陆军第1集团军军长,2007年晋升少将军衔。2012年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14年晋升中将军衔,2016年担任南京军区善后办主任。
冯文平,1961年9月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曾任第12集团军装甲2师师长,2008年升任第31集团军副军长,2013年担任第1集团军军长,2010年晋升少将军衔。2016年5月,冯文平调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2019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王秀斌,1964年3月出生于江苏如东,现任南部战区司令员,上将军衔。他1983年入伍,历任团参谋长、团长、师长等职。2013年任第31集团军副军长,2015年任第1集团军副军长,并在“9·3”阅兵中担任将军领队。军改后,他先后担任第80集团军军长、东部战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2021年晋升上将军衔,出任南部战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