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报一刊的格局是怎么形成的一刊站错队就只剩下了两报
时间:2023-05-15  浏览次数:663

  知道“两报一刊”这个称呼的人,估计也得至少35岁以上的年龄了吧,“两报一刊”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盛行的说法,两报说的是两份报纸,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一刊说的是《红旗》杂志。

  两报一刊里面,属《人民日报》创办的时间最早,于1948年的6月15号,在河北的平山县正式创刊。其次是《解放军报》,创刊于1956年的元月1号;最晚创刊的是《红旗》杂志,创刊于1958年的6月1号。

  六十年代的时候,《人民日报》和《红旗》这两个重要的舆论阵地,交给了陈伯达来牵头负责;至于《解放军报》则是由林副统帅牵头领导。

  从1966年开始,当时社会上其他的新闻媒体,因为受到冲击,基本上都处于停工状态。正常维持工作状态的只有“两报一刊”,以及地方上一些比较权威的报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候只要有什么重大的政策出来,“两报一刊”必定要发表社论。

  只要是出自“两报一刊”的文章或者社论,特别是社论,各地重要的报纸刊物,都必定要全文转载,而且广播电台也要进行全文广播。

  可以直接说,“两报一刊”从实际上而言,是代表了最高当局的观点,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的前进方向,也决定着一批人的生或死。

  两报一刊在六十年代,就是我国的唯一“喉舌”,指导着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工作,当时还有流行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两报一刊”的影响力:小报抄大报,大报抄《红旗》。

  如果以1966年作为时间节点来算的话,“两报一刊”垄断了近十年的时间,到了1976年,这个格局才被打破。

  到了1976年,民众和党内的不少人士,对于两报一刊这种垄断的怪现象,其实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负面情绪和不满。一直到这年的10月10号,两报一刊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亿万人的共同心愿》的社论,也正是这篇社论彻底宣告了“两报一刊”时代的结束。

  从这一天开始,社会上很少再出现关于“两报一刊”这种统称了,这三个舆论阵地也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时间来到1978年,这一年对于这三个舆论阵地而言,都是关键性的转折时期,同时也是国家发展路线转折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的5月11号,由《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掀起了一场决定国运的理论讨论。由其他报刊引领着国家决策的事情,这还属于首次,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年当中,这个事都是由“两报一刊”来完成的。

  《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由此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热烈讨论。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自然知晓当时这场大讨论的历史意义,然而当时还有不少人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仍旧是持有一种抱残守缺的意识和态度,这场大讨论无异于是一场思想领域的解放斗争。

  中国当时对外开放的车轮是止不住的,这是历史所趋,因此,想要后面能走好步伐,前期的思想工作就得捋顺了。关于这场大讨论,在我看来,并非是在讨论,而是在给你捋清楚思想路线,所以,不管你反对还是支持,这条路是必须得走的。

  而就在先期解放思想的关键时刻,《红旗》居然犯了糊涂,没有介入进来,相反以沉默的姿态来应对,而这种沉默其实也是一种表态了。其实,《红旗》当时即使是出来表示明确的反对,不用这种沉默的方式来应对,也不会把自己置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了。

  相反,《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就一点不含糊,直接旗帜鲜明的转载了《光明日报》的那篇文章,毕竟后续还发表了不少文章和社论,进行支持。

  等《红旗》反应过来,于同年的年底开始站队支持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一年,也成了“两报一刊”发展的分水岭。

  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两报一刊”,只剩下了“两报”,而那一刊早已在1988年的7月1号,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一篇:【中华日报】广西加速打造辐射东盟高端绿色家居产业集群   下一篇:【海平面】企业内刊设计中主要版块划分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