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忠粉的肺腑之言:做申花球迷真的苦
时间:2019-12-08  浏览次数:663

  12月6日,2019足协杯决赛次回合打响。带着客场0比1的比分,上海绿地申花在主场强势反弹,3比0战胜对手,以总比分3比1夺得足协杯冠军。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是实实在在的苦。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远房的远房亲戚,去南方淘金,那个出手阔绰,那个眼睛几乎翻到天上的感觉,我们窝在上海的人,除了羡慕,就是无地自容。

  魔都衰落了,仿佛就是每个市民的错。那时,在外地人面前往往不敢说自己上海人,特别是在广东人、苏南人、浙江人面前,人家早已赚得钵满盆满,我们上海人还囊中羞涩。那时,连饼干都被叫作“克力架”,用上海闲话来说,能吃到克力架的人,简直不要太卖样哦。没办法,人家就是这么拽,就是这么得瑟,谁叫你不争气呢?从那时起,相当一部分上海人养成了低调、务实、谦逊的作派,不豁胖。而这种精神几乎融进了血液,直到现在,或许还会伴随将来。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自《荷塘月色》里的这句话,总记在我的心间,朱自清的文笔简直触动了我的心弦——那时,生活在还没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魔都,就是这般心境。

  现在,作为一个申花粉,如此的心境,竟然也年复一年地挥之不去。真的,热闹是别人的。是隔壁的,是皇城根的,更是在天河的山呼海啸里的。

  “申花球还去看啊?这种球有啥好看?”我其实真的不愿多说什么,说什么呢?就像生了一个考试总是不及格的孩子,开家长会时还有啥好多说的。申花,连同申花球迷,就是这般被人不断嘲讽、挖苦、取笑。就如同当年,别人在吃克力架,我们还挤在弄堂里生煤球炉。

  12月6日晚,7时15分,当今日首发闪亮在虹口大屏幕上时,当球队第12人——蓝血人激情四溢时,一张远去又熟悉的身影划过夜空。张阿姨那句对孙女说的话:

  “奶奶看不到冠军了,但你一定能看到!”要多催泪有多催泪。我想,张阿姨还有沈爷叔,一定是昂着头驾鹤远行的。这就是申花人的精神。但申花球迷之痛,恰恰在于让你时常抬不起头来。昨晚,黄袍加身的曹赟定也感慨,太难了,太苦了:

  “这一年真的非常不容易,保级、质疑声,那种不认可非常多啊……”“吴晓辉还在,周军还在,申花搞得好啊?”耳朵里听出老茧了吧?

  在百度里键入“申花吴晓辉”两个关键词,跳出的95600个链接吓得死人。前三条的标题依次是“上海申花总经理吴晓辉,球迷让你‘滚蛋’!”“炮轰管理层!申花球迷愤怒声讨:吴晓辉滚蛋,这是复兴第一步。”“张玉良真的一眼不看申花啊,哪怕看一眼,申花被吴晓辉搞成这样。”放眼中超,有哪一个俱乐部的老总背负这样的骂名?但我可以说,骂声里有申花粉的恨铁不成钢,或许更多的是“水军”在幸灾乐祸。试想,能够在钞票掏得远远没有别人多的情况下,三年里为魔都搬回两座金灿灿顶级冠军奖杯,这样的老总搭档,还不够模子吗?“有了这两座奖杯垫底,还要什么自行车?”昨晚我发在朋友圈里的这句话,许多人留言莫名其妙。

  哎,只怪我中本山大叔的毒太深了。没看过《卖拐》?“要什么自行车?”“要什么手表?”人心不足蛇吞象啊。申花夺冠 视频来源: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曾做过实验假设,人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迷信行为,比方说,忌讳从梯子下走过,忌讳踩到裂缝等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某些时候人们是会因为迷信而做某些事情。

  斯金纳认为,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相信或推测在迷信行为和某些被强化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即便是实际情况下两者并不相关。斯金纳的结论是,迷信无处不在,尽管从定义上讲,迷信行为并不会导致你想要的结果,但它们还是有积极的功能。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力量,不再失控。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有时候,由迷信行为带来的力量感和控制感能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和信心,并提高成绩。迷信能提高成绩?这个问题其实只要问问上海足球教父徐根宝就可以了。

  一身白衣白裤的申花进场了。这是虹口啊。印象里好像没见过啊。我们是主队啊。昨晚的一身白,这是我们打客场时的队服,现在被选择在虹口披挂。就如同昨晚进入赛场的大巴也临时改变了行进路线。这难道是巧合?其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真的。我们兴奋过了,高潮过了,接下来的迷茫会不会接踵而来?“签证办起来。”这是昨晚朋友圈里最鼓舞蓝血人的一句话。




上一篇:三七互娱拟最高拿40亿投资理财 今年A股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已达12万   下一篇:关注食品安全|南宁市民投诉:火锅里吃出尖锐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