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师杀害院党委书记案件内幕首次被公开场面让人震撼
时间:2023-05-10  浏览次数:663

  6月7日下午,上海警方突然发布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内容不长,消息说:6月7日下午,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被害人王某已死亡。现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上流行一句话,字数越少,事情越大。上海警方发布的这短短几十字的公告里包含着太多的悬疑,随着媒体和内部人士对案件相关信息的不断爆料,一系列悬疑被抽丝剥茧,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背后发生的原因被一一揭开。

  首先从警方通报的信息判断,该大学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复旦大学,因为警方的公告里明确表示案件发生在杨浦区邯郸路一所大学,而杨浦区邯郸路只有复旦这一所大学。

  既然案件明确发生在复旦大学,那警方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出大学的名字,而是用“某大学”来替代呢?这就要说起这起案件发生的时间。

  要说这起案件发生的时间那就太敏感啦!正好是6月7日,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复旦大学作为上海,甚至是全国的着名高等学府,出了这样的事,对学校来说总归不是太光彩,甚至有可能会影响考生对复旦大学志愿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起事件对复旦大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方开始之初没有公布事件发生的具体学校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犯罪嫌疑人姜某,这绝对是一位“学霸级”的超级科研“大牛”,今年39岁的他,2000年高考考取复旦大学,2004年获得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之后就到了美国留学,2009年获得美国Rutgers University统计学博士,2009至201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姜某回国先是在在苏州大学任副教授,之后又到复旦大学任教。

  姜某的“牛”还表现在他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除了和他的博士导师合作发表过几篇文章外,他的很多论文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写的。而且有好几篇学术论文都发表在统计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从姜某的学习和科研经历看,此人的科研实力绝非一般。

  关于姜某的性格,接触过他的人普遍认为他性格孤僻,难以沟通。关于他性格的形成,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除了他从小性格的养成外,还有另外两个人不可忽视,一是他的导师,本来姜某有机会进入到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的,但是由于他导师从中做梗,导致他最终去了一家统计机构工作,从他后来的工作表现看,他显然不太喜欢当时的工作。至于他的导师为什么阻止他去耶鲁大学任教,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得知。另外一个导致他性格发生变化的人就是他的前妻,姜某在美国工作期间他与妻子的感情一直不和,无奈之下,妻子选择了跟姜某离婚,离婚后姜某性情大变,不多久就从美国回到中国。

  关于姜某的作案动机,这也是本案在网上讨论最多的一个疑问。根据嫌犯自己所说,是自己遭到陷害,遭到不公平待遇。 而坊间流传的版本认为姜某是被淘汰出局的。复旦大学当初对姜某是按人才引进计划招录的,约定六年为期考核科研任务,不达标就解聘,即近年国内常说的“非升即走”长聘教轨制。

  关于嫌犯是否有心理问题,根据他身边的同事描述看,姜某心理上即使没有问题,也算不上积极向上。姜某离婚回国后,先是去了苏州大学任教,合同期满后未被苏大续聘,据说原因就是苏州大学认为姜某心理上不正常。后来,其母校复旦大学接纳了他,但其脾气却越来越不好,甚至正常的教学都无法进行,再次被解聘后对其心理打击更大,导致姜某采取了极端的手段。

  目前看凶手是早有预谋,因为凶手被捕获后表示其行凶的凶器是从网上买的。就在学院正式宣布姜某被解聘之前,其学院副院长先告知了他这一消息,心中充满压抑之情的姜某立即怀揣凶器,参加了学院大会,在会上学院书记王某正式宣布了关于解聘姜某的决定,姜某将满腔的愤怒和怨恨全冲向了学院书记,于是惨剧发生。

  总之,人们对制造这起人间惨剧的犯罪嫌疑人丧心病狂行为表示谴责的同时,也对凶手姜某一时冲动酿出的惨剧感到可惜。不管姜某过去如何优秀,等待姜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正所谓遇事莫冲动,做事要清醒!




上一篇:因女儿去世杀害主治医生“莱芜杀医案”罪犯陈建利被执行死刑   下一篇:“南京女大学生被杀害案”主犯被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