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对做好评估工作、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提出明确要求,深刻指出“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是一次有力的督促;理论学习的成果,必须靠实践成效来检验。方此之际,尤应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突出问题导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入心见行,才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理论学习不能浮在面上,关键是要入脑入心。要通过理论学习和思想洗礼,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安徽两省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完善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更加自觉地促进“两山”转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京津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京津冀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一盘棋,一条心,京津冀协同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让三地干部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实践告诉我们,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真切感悟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善思善用,才能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如何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环节,多思多想,能够有效克服“学习走形式装样子”“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等问题,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正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新时代以来,“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复兴号”驰骋神州,“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到2.45∶1,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从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历史和现实表明,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思想统一就没有基础,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必须持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铆足劲头、久久为功,坚持贯通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持续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上见实效,应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执着追求。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牢记“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常思“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实效,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就一定能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李浩燃)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