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腾冲线年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的一条人口地理分界线,后因地名变迁,改称为“爱辉—腾冲线”“
教授称为“胡焕庸线”,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学者沿用至今。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南至云南腾冲,大致呈45度直线,将中国版图一分为二。线的东南侧,面积约占全国的36%,居住着96%的人口;而线的西北侧,面积占全国的64%,却仅供养4%的人口。胡焕庸线不仅是一条人口地理分界线,还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成为中国国情研究的重要基础。此外,胡焕庸线还与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
的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轴线,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提出。以下是关于博台线的具体解释:地理位置与走向• 起点与终点:博台线的起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乐市,终点是台湾省的台北市。• 走向: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垂直于
,并分别向50∶50的平衡格局演变;两侧人均GDP比值为44∶56,人口密度比值为38∶62,经济密度比值为32∶68,城镇化水平比值为48∶52,主要均量指标都逐步趋向1∶1的均衡发展格局。这表明博台线两侧的区域发展正在逐渐趋于均衡,具有成为区域发展均衡线的潜力。•战略扁担线: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能够有效连接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博台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博台线是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沿线城市群呈现出对称分布的格局,如京津冀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相对称。•
:博台线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能够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开放合作,提升国家整体的对外开放水平。•
:博台线是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能够加强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动形成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格局。发展建议
方创琳建议将博台线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博台线发展战略规划,充分释放博台线承载的多重潜在功能,突出建设博台线上西北端点、中部战略节点和东南端点三大战略支撑点。争议与挑战
• 城市群分布格局:我国主要城市群位于东南壁的分布格局也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虽然有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条件影响,西部会得到开发,但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还是更明显。
• 自然环境限制:我国西部自然环境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与发展,西部是不是一定要去大力发展还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有待进一步考虑。
综上所述,博台线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理分界线,对于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