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青”历十年多元国际门户枢纽筑就开放路
时间:2023-04-13  浏览次数:663

  成都,身处内陆却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布局,以四通八达的国际立体网络,搭建起同世界沟通的桥梁。其中,位于成都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交汇点,为成都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提供重要载体支撑。

  4月26日,始发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中欧班列将迎来常态化运行的第十个年头。从首趟蓉欧快铁驶向欧洲,到中欧班列(成渝)累积开行量突破2万列,见证了成都国际铁路港从单一国内物流基地向多元国际门户枢纽的转变,目睹了成都“港通欧亚、畅达全球”的开放之路,也亲历了青白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借力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开行和成都国际陆港高水平开放建带来的强磁场效应,从“战略后方”走向“开放前沿”、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的成功转型。

  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联通全球的“亚蓉欧陆海联运战略大通道”,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赋予了浓厚的开放色彩。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超2.2万列,辐射境外100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初步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立体多元的开放体系加速“钢铁驼队”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步伐。据统计,2022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突破4700列。以西向中欧班列为代表,连续十年不间断运行,累计开行量突破1.1万列,累计服务全国1.5万家企业,综合指标保持全国领先。

  特别是2020年,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促进成都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疏运体系。首创全国“欧洲通”模式,以波兰马拉为主节点拓展至欧洲内陆腹地,实现3天内欧洲基本全覆盖,推动“蓉欧”枢纽向着“国际”枢纽逐步跃迁。

  “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开辟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有效助力了区域经济发展质效提档升级。”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至马拉的“欧洲通”班列运行频率提升至每周5—7班。

  结合多式联运新路径的全面拓展,多向战略通道优势进一步显现,一批“新发”“首发”班列促进成都与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期间,开通成都至欧洲跨里海、黑海经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家的中欧南通道;新拓展成都至乌里扬诺夫斯克、拉脱维亚里加、卢森堡等专列,以及成都至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公铁联运班列;首发成都经汉堡至非洲的“蓉欧非”铁海联运班列,开辟中非国际贸易新通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演变,成都对南向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形成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主,中老、中越铁路通道为辅,南沙、黄浦等港口多点进出境的南向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同时,推动中欧班列与中老、中越班列的联程运输,去年8月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通俄罗斯至东南亚跨境通道,实现俄罗斯北线回程首次接续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跨洲际铁海联运班列。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琨表示,该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健全了成都国际班列国际货运网络,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货源,为欧亚、东南亚地区企业贸易往来提供广阔的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成都国际班列在亚欧、东南亚区域的辐射面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亚蓉欧枢纽能级。

  今年4月不仅是首趟蓉欧快铁(现中欧班列)开行的10年之期,也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挂牌6周年之际。据了解,2022年青白江积极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形成1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成果。其中,《创新“智慧陆港”模式》《创新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智能辅助管理机制》《涉水审批“五个一”共享式服务》3项案例被纳入全省第六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以自贸改革创新助推开放门户枢纽建设》被四川省委改革办印发推广。

  青白江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多式联运“一单制”荣获全国十大改革案例、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改革入选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列……

  “通过多层面探索国际运输制度改革,青白江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以多式联运‘一单制’为例,大力推进国际铁路运单物权化,系统解决了内陆跨境贸易企业交易便利性、融资可获得性问题。”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改革成果已作为全国自贸区唯一案例纳入中组部案例,累计签发提单12000余单,涉及金额超7亿元。

  进一步围绕铁路港口岸高效畅通的现实需求,青白江一系列标杆政策应运而生。其中,基于转关模式的车边直提内陆试点,在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的支持下,创新“转关+车边直提”模式,实现进口非查验货物放行后直接自铁路线束无需二次吊转,直接经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提离至企业目的地;成功实现中欧、中老双通道“铁路快通”模式,大幅提高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以创新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成都国际铁路港正以国际化的“面子”与智慧化的“里子”,推进“智慧陆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赋能国际班列软实力提升。项目以“互联网+”为手段,探索实现运抵申报“互联网化”、运抵判断“智能化”、进场作业“自动化”和资料传递“线上化”,以陆港业务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为企业构建高效、便利、低成本的口岸营商环境。

  受益于“智慧陆港”模式,铁路港的海关监管效能、场站管理和班列组织效率大幅提升,累计为1.5万家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跨境贸易通关服务。目前,铁路港进出口货物已实现运抵、落箱、转关核销、核放4个关键环节的企业零跑动、零等待、秒办理,场站作业效率提升80%,且极大程度压缩了原本纸质单证交接的人工、时间、耗材成本,业务流程无纸化率提升至95%。

  所省下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便是探索规则和制度开放新路径中的成效显现。十年前,成都开出首趟蓉欧快铁(现中欧班列),以比海运更省时、比空运更省钱的优势,架通自成都始发的欧亚大陆桥,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成都国际班列开始改变着运输发展格局。

  四川禾晟德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通过蓉欧铁路出口花卉苗木产品的企业,借力国际班列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已与欧洲多家企业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四川禾晟德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云飞表示,“我们有近70%的产品都是通过中欧班列运输,中欧班列不仅能有效节约成本,还能满足花卉苗木对冷链专柜的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国际新需求。”

  如今,成都青白江手握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多张“国家级”名片,推动四川构建起更为开放的经济发展平台、推动成都建设建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切实保障省市供应链产业链畅通。

  以自贸试验区深耕制度“试验田”,为全国谋创新;以国家级经开区秉承“全域经开区”的理念,壮大经济体量及发展空间;以综保区发挥稳外资稳外贸“主阵地”作用,推动长城整车、腾龙汽车零配件等高货值班列货品入区保税。

  凭借高能级载体,青白江产业实现集聚式发展。在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上持续推进建圈强链,目前青白江正在积极招引、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市场份额、产量规模、平台资源等产业核心优势的“链主”企业,已签约引进TCL西部智能制造基地和欧亚供应链中心、厦门象屿区域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依托综保区创新贸易新模式,着力发展保税展示展销、保税维修、保税检测等新兴业态,打造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承载区,着力引导适铁特色产业集聚成链,打造出口导向型先进制造业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拥有功能齐备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中心站吞吐量多年全国领先;港区内的成都铁路口岸是具有竞争力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

  也正因此,青白江具有从国内、国际吸纳顶级产业的底气,以“1+3+N”铁路物流货运枢纽功能为依托,高质量运行铁路口岸、综保区等海关监管场所,积极发挥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共享中心、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优势,实现区域集疏能力的全面提升。“因为开放,不断拉近了企业与全球市场的距离,目前TCL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布局有制造基地,而成都是唯一拥有2个TCL制造基地的城市。”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TCL集团西部智能制造基地和欧亚供应链中心项目签约落户成都国际铁路港,将打造包含智能终端产品欧亚出口智造基地、精密电路主控板出口制造中心、泛欧泛亚智能集配中心、智能终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园、欧亚出口产品研发中心等业务板块。

  犹记得2022年6月,成渝两地举办中欧班列(成渝)号突破2万列的发车仪式,正式为全国首创跨区域中欧班列合作协调机制作出阶段性总结,也为中欧班列(成渝)再启新征程“鸣枪起跑”。

  中欧班列(成渝)作为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的中欧班列品牌,占全国开行总量的40%左右。成渝两地依托班列规模优势,在统一品牌、定价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开展多层次深度合作,实现价格、规模、政策“三协同”及境外线路和仓储等资源信息共享,不断为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夯基垒台。

  同时,成都国际铁路港也对四川省内各区域经济开放、产业发展产生明显带动作用,先后开行内江隆昌跨境电商、攀枝花水果、乐山夹江茶叶等专列,带动蒲江猕猴桃、温江苗木花卉,眉山竹艺和泡菜、九龙县香菇等川内特色农产品出口到欧洲及东盟各地,销售收入增长3-6倍。

  不仅如此,十年来,“一枚印章管审批”“多式联运一单制”“准入准营系统集成三项改革”“一网通办”……作为成都首个发布营商环境5.0版政策的区(市)县,连续5轮的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共推出903项改革举措,持续擦亮“青松办”品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连续3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标杆区”。

  依托独有的临港优势,青白江区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建设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和打造外向型产业集聚地,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新兴产业集群。同时,该区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全流程转移转化通道,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中试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

  不单纯是产业发展中的新旧交替,在新发展阶段,这座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也正悄然变化。2021年5月,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正式开馆,目前已建成30余个富有异国风情的商品馆,不仅满足“在蓉城,逛全球”的国际消费选择,年带动进口商品交易额超10亿元,还搭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展销、文化体验的双向交流平台。

  同时,大力推进毗邻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城厢古城建设,聚焦千年历史迭代遗存的保护与活化、老成都原真繁华市井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天府文化与欧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的文旅消费新体验,并成功落地西南首个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依托古丝路与新丝路在此交汇,以及“古、今、中、外”的文化特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双向赋能,交汇融通世界文明。

  伴随着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的这十年,这座城市从“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对外开放高地”,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品貌日益凸现。如今的青白江,正不断强枢纽、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过程,持续做优做强“四区一枢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积极争创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内陆开放示范区。

  春风4月相赴开行十年之期,一列列国际班列驰骋于欧亚大陆之间,十年如一日,是驮着对外开放的不朽信念、是满载城市品质之变的美好愿景,在凝心聚力走向新征程中,成都国际铁路港提供着源源不绝的“钢铁”之力。

  10日凌晨开始,北京出现浮尘天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提示,沙尘天气时,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患有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美国研究人员从北极熊身上得到灵感,研制出一种新型保暖纺织面料,能利用环境中的可见光加热皮肤,同时防止热量流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说,新型面料由双层聚合物组成,比棉布轻30%。

  日前,青海油田首口超深极端高温基岩大斜度井—昆2-X1井大排量大规模桥塞分段压裂施工圆满成功,刷新了“中国超深超高温基岩大斜度井桥射联作分段压裂”“中国超高温压裂液量、施工排量、加砂规模第一”等多项中国纪录。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位于该集团公司六院165所铜川试验区的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已完成全系统调试,考台试车方案通过评审。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当驾驶水平越来越接近人类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测试变得愈发重要,但同时也更难以开展。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1日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川金丝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被低价收购转卖给具有繁育资质的动物园,被后者“洗白”并以高价出售;公安部供图在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12·3”特大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中,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查获川金丝猴18只、小熊猫17只。

  记者1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印发了《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对目标人群、时间间隔、疫苗选择等做出相应安排。对于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根据方案,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

  目前,空间站水资源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但要是在月球上仅仅实现水资源的自给自足远远不够,原位建造、原位制造是一个绕不开的路径。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4月11日傍晚,西北方天空将上演一幕浪漫天象——金星伴昴星团,明亮的金星镶嵌在着名的昴星团旁,分外绚丽。

  广西科协科技普及部部长陈启浩表示,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形式灵活,能极大地满足边远地区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中国海油10日宣布,“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完成远程遥控生产改造与调试工作,具备在台风期间保持连续安全稳定生产能力,成为世界首个具备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郭鲁钢近日在京出席天九共享集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大会时讲话。据悉,天九科协成立于2022年,是天九共享集团内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北京市科协的基层组织,接受北京市科协的业务指导。

  从2019年开始,该团队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深度相机定位、机器人机械臂等在技术上进行不断的研发与测试。团队成员介绍,目前,第五代智能采茶机器人的识别准确率达到86%,采茶成功率在60%以上,采茶精确度相较于前几代机器人大大提高。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国内粮食供求格局,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被春雨浸润的赣鄱大地上,出现了一朵朵小菌菇,这些小菌菇撑开娇嫩的伞盖,为乡亲们撑起了结实的“致富伞”。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壤酸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规划设计,在土地利用上更加科学合理,强化土地保育意识和环保观念。

  譬如,云工厂平台上有上万家制造商和供应商,不断产生的灵活小单可通过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随单重组生产线,致使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演变为按产品组织产业链。

  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太空中,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130天,在这130天的时间里,三名航天员持续在轨开展了各类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经山历海最美日照!“寻找日照最美打卡地”活动启动   下一篇:荆江评论:在创新中传承让楚文化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