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连队的新时代风采丨“敢打硬拼尖刀连”向着新的高地冲锋
时间:2023-12-21  浏览次数:663

  今年3月12日,是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创建90周年纪念日,也是该师装甲步兵二连成立90周年纪念日。

  车辆完成编队,人员登车完毕。连长金季业看了一眼手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次全员全装紧急拉动,再一次刷新了连队纪录!”

  每年这一天,二连官兵都会举行宣誓仪式。面对“敢打硬拼尖刀连”战旗,全连官兵庄严宣誓:“听党话、跟党走,攻必克、战必胜,不畏难、不畏险……”

  震撼人心的宣誓,凝聚成拼搏奋进的力量。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二连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把“尖刀精神”倾注于奋进的每一天、每一步。

  时隔两年,指导员张尧仍清晰记得,自己刚到装步二连时背记连史的每一个细节:“第7版连史手册有83页,我第一次闯关失败是因为对人物生平掌握不全,被接连抽背了3次才通过!”

  1932年3月12日,该连前身延川游击队诞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革命战争年代,连队克扶眉、战兰州,屡建奇功,被第一野战军第4军授予“敢打硬拼尖刀连”荣誉称号;和平年代,连队忠诚履行使命,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在西北大地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走过90年光辉历程,二连有着底蕴深厚的红色历史、光辉卓越的战史战功、血洒沙场的战斗英雄。背诵连史,是二连主官必须过的一关。

  在调入这支红军连队前,张尧曾在团机关和另外一支红军连队任过职。军政素质过硬的他,本以为很容易就能把连史背下来。

  那天,张尧在连队荣誉室里练习解说,二级上士马振飞指着一个锈迹斑斑的枪托问他:“您知道官兵最崇拜战斗英雄王玉的哪一点吗?”

  这一问,竟把张尧问住了。那一刻,他意识到,背连史不仅要深入历史材料,还要深入官兵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张尧注意到,从门口飘扬的连旗、楼道两侧摆放的荣誉展板、墙上张贴的战斗英模,再到官兵床头贴的战斗格言,二连到处都散发着红色气息。

  越是深入观察,张尧越明白背连史这一关的真正含义——表面上是考连队历史,实则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名新来者深化对连队传统的认同、对连队精神的理解。

  “每逢新兵入伍、学员报到、干部调入,连队官兵都要参观一次荣誉室,组织一次入连仪式。”曾任该连指导员、现任该团政治工作处主任雷彬说,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过程中,连队紧扣兵之初、官之初的关键时刻,从一开始就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扶眉战役中,时任副连长王玉带领一个排冲锋在前。右腿中弹负伤后,王玉向敌前沿工事扔去几枚手榴弹,继续向敌纵深进攻,直至左腿也被弹片击中,再也站不起来……战友们被王玉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勇猛地向敌人阵地冲去,夺取了战斗胜利。

  几十年过去,二连始终给王玉留了一张床铺。每天早上,“王玉班”的战士都要为王玉迭军被;晚点名时,指导员第一个呼点“王玉”的名字,全连官兵齐声高喊:“到!”

  “每次答‘到’,我都热血沸腾!”该连排长马维强说,“王玉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3年入伍的马维强,因新兵综合训练成绩排名靠前,下连时被分到“王玉班”。自此,他就在这个光荣的集体中,汲取着成长的力量。

  那年,马维强参加国际军事比赛集训,翻越障碍时右腿被撞伤,依然坚持每天跟队训练。从他身上,战友们仿佛又看到了先辈冲锋的身影。

  “在二连,先辈们的故事会逼着你去努力,去为连队增光添彩。”9年过去了,在二连“尖刀精神”的召唤下,马维强从战士成长为排长。

  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从兰州战役的沉家岭到如今的高原驻训场,时光流转,变换的是青春面孔,不变的是流淌在官兵血脉中的“尖刀精神”。

  夜幕降临,官兵们整齐列队点名。“敢打硬拼当尖刀!”一声声呼喊,划破夜空,仿佛穿越了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几年,连队军士选取率逐年上升,2021年留队申请率近90%。”指导员张尧说,在二连待过的官兵,大多舍不得离开。进了“尖刀连”,“尖刀兵”这个名字就会伴随他们一生。

  这一天,二连官兵期盼已久的某新型装甲战车从内地工厂拉到了高原驻训场。坐在新型战车驾驶室里,特级驾驶员、二级上士尉阔摸着方向盘,脸上满是如愿以偿的笑容。

  面对新型战车,全连官兵都和尉阔一样跃跃欲试。然而,现实给大家的热情浇了冷水。与之前旧装备相比,新型装备不仅操作方式有了变化,信息化程度也更高。这些,都对官兵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次实装训练,一辆战车突然“趴窝”。尉阔围着战车,把动力舱、控制盒、油路管连接查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原因。工厂技师赶到后,不一会就查明了原因——一个发动机电控盒开关线头松动了。

  “尽快掌握新装备,既要埋头苦练,也要抬头巧练。”那段时间,为尽快学会弄懂新装备,尉阔和战友们成天“泡”在战车里。他们明白,新装备列装连队是组织的信任,绝不能把这份信任砸在自己手上。

  那段时间,大家一有空就背诵维修手册上近百个触控按钮用途。为了精准控制踩油门力度,驾驶骨干们贴在动力舱上听发动机转速。针对目镜变小、车身变长的新情况,他们设置了10余种障碍一遍遍训练,直到把驾驶战车越障的技能练成“肌肉记忆”。

  时代在变,任务在变,但对于这支有着90年光辉历史的红军连队来说,“敢打硬拼当尖刀”的冲锋精神,始终未变。

  调整改革后,二连转型为新型装甲步兵连。战斗力量编组的优化,带来的是作战样式和作战理念的转变。“新式步战车、新操作理论、新作战环境、新战法战术……一切都是崭新的。大家每天都在学习中迎接挑战。”如今说起那段忙碌的时光,连长金季业感慨,“每个人连吃饭、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

  一次,上级联合空军、陆航、电抗等多军兵种力量,举行了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联合演练。陈佳磊带领步战车混编小组向“敌”纵深突破时,发现了不远处的“敌”隐蔽火力点。一向擅长单打独斗的他们,本以为凭借先进装备能吃定对手,结果落入“敌”圈套,铩羽而归。

  “在合成营体制下,装甲步兵二连更应该强化‘联合’理念。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单打独斗,很难取胜。”复盘会上,导演组的点评,给连长金季业上了深刻的一课。

  此后,他们立足自身实际,将理论探索与训练实践、装备运用等多方面结合起来,按照合成营作战进程,把多个行动“合”在一起训练。

  与此同时,他们还针对战场实际,以连贯作业、带敌情背景的方式组织系列考核,锻炼检验连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不久前,二连又参加了全师举行的合成战斗群实兵实弹战术演练。综合运用无人机侦察、电子干扰和火力支援,二连官兵采取多个打法,一举歼敌。

  “没有梦想,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在研战室讲台上,二连排长王浩打趣地跟新兵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去年12月,合成一营举行了一场进攻战斗演练。在短短几公里纵深内,王浩所在排接连遭遇小股“敌人”袭扰、反坦克火力打击、道路损毁等特情。王浩见招拆招,灵活调整战斗队形,指挥全排“击毁”多个“敌”装甲目标和隐蔽火力点。

  作为毕业不到半年的新排长,王浩为什么能在众多参演分队中脱颖而出?答案其实很简单,用王浩的话说就是:“一要有梦想,二要爱学习。”

  二连有一间研战室,墙上张贴着“研战室制度”——禁止携带食物,鼓励积极讨论;正中央摆放着战术沙盘,供官兵复盘讨论战术战法。

  义务兵服役期满时,何金龙递交了留队申请书。最终,他以优异成绩通过选取考核,继续留在二连。那一刻,他喜极而泣。

  来到二连不久,何金龙就记住了班长他维平的一句话:“咱们‘尖刀连’在全师都能排在前、叫得响,这既是荣誉,也是要求。”从那以后,做“尖刀连”的“尖刀兵”,就成了何金龙的梦想。

  “一流连队的兵,必须要用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去年新装备列装后,何金龙跟着班长他维平一头扎进车库。狭小的车舱里,他们弯着腰,对着说明书一遍遍地检测、调试。累了,他们就靠着战车歇口气;困了,他们就在驾驶座上打个盹……就这样,他们将战车快速检修成绩练到了全营第一。

  二连官兵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在一次次向新的高地冲锋的路上,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比武场上,二级上士马振飞凭着精湛的射击技术多次取得佳绩;战术演练中,中士张贺带领全班人员奋勇冲锋,成功将红旗插上主阵地……

  对接梦想,二连全面建设也在不断超越——去年,二连在团群众性练兵比武中,以13个单项第一、总分第一夺得桂冠,连队被新疆军区表彰为“‘四铁’先进连队”。

  昨天的成功不代表今后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不代表未来永远辉煌。在二连官兵看来,传承连队的红色基因,就是不断向新的高地冲锋:“征途漫漫,唯有做得更好!”

  顶着风雪,一辆军车满载官兵,在盘旋的公路上缓缓前行。绕过54道回头弯后,车辆来到一处“云端哨所”。这里海拔5100米。

  那年夏天,陈代权所在团千里奔袭,赶赴喀喇昆仑高原。从热情似火到冷月边关,官兵们还没来得及适应,便接到了去哨所轮换值守的任务。

  第一批名单公示,班长陈代权入选,韩森落榜了。当天晚上,这个不服输的“川娃子”在宿舍哭得像个孩子。

  在战友眼中,韩森一向坚强。一次构筑掩体,韩森的一个指甲盖被掀飞,鲜血直流,他咬着牙继续完成任务,没掉一滴眼泪。

  轮值战友出发当天,全营欢送。望着渐行渐远的车辆,韩森暗自许愿:“一定要提升各项能力,争取早日成为哨所轮换人员!”

  负重杠铃训练、俯卧撑训练、跳跃训练……那段时间,韩森想方设法练体能。在随后的考核中,他成功入围新一批轮换名单。

  刚入伍时,韩森原本打算干满两年就回家。谁也没想到,一间房和一个人,彻底改变了韩森的人生选择。

  新兵下连参观连队荣誉室,尽管解说员把连队的辉煌历史讲得声情并茂,但韩森并不在乎。简单看了看柜子里那几件锈迹斑斑的“古董”后,他便转身离去。

  参观后集合点名,指导员发现韩森先走了,便“罚”他维护保养一个月连队荣誉室。一开始,韩森非常抵触,每天用拖把对付几下就坐在一旁发呆。一天晚上,班长陈代权来了,拿着两瓶饮料,主动跟韩森聊起了天。

  后来,每次熄灯后,陈代权都会专门跑到荣誉室陪韩森,有时候聊他的经历,有时候讲连队当天发生的事。

  “其实,能选择穿上这身军装,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干满两年就回家,这样的选择也没错。”有天晚上,班长的这句话一下子吸引了韩森。见韩森听进去了,班长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荣誉室里那么多英雄,他们当年都和你想得一样,希望早日胜利,能早点回家……”

  那天晚上,班长的一番话一下子拉近了韩森与那些英雄之间的距离。从那以后,这位新兵开始留意那些英雄们的生平事迹。看着看着,敬仰之情一点点在韩森的心中升腾。再打扫卫生时,他变得虔诚而又认真。后来,韩森还专门向讲解员借来了连史仔细阅读。

  韩森的变化,指导员全都看在眼里。一个月后的连庆日,指导员专门安排韩森为全连官兵做解说。韩森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大家刮目相看。

  雪山巍巍,见证忠诚。那天,韩森和班长在哨所照了一张合影。合影时,韩森悄悄告诉班长:“当年的先辈们干革命,一日不胜利一日不回家;今天,我也想像他们一样,不在部队干出成绩就不回家!”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浙江青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上一篇:第九届中国智慧家庭大会在京召开金选奖评选结果榜单公布   下一篇:金ETF(159834)基金净值_估值_行情走势—天天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