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理解“钱去哪儿、钱在哪儿”
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663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超300万亿元,存贷款规模也十分庞大,而且还在较快增长。根据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4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52.41万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297.45万亿元。

  不过,也有人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内需不足,通胀水平保持低位,那么,这些钱去哪儿了?是否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有没有空转?对此,可以从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找到答案。《报告》不仅通俗地解释了什么是“钱”,并通过分析银行存贷款流向,用详实的数据解答了“钱去哪儿、钱在哪儿”的问题,以及市场关于“为什么金融和经济数据走势会不一致”的疑问。

  目前,我国的货币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即我们常说的“现金”,其最活跃,流动性也最高;M1(狭义货币),是M0加上流动性稍弱一点的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动性更弱一些的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通过银行负债端的存款统计可以体现出“钱在哪儿”。由于M2可以通过贷款等渠道派生,也可以通过银行资产端分析“钱去哪儿”。

  分部门看,3月末,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分别达163万亿元、81万亿元,分别占全部贷款的66%、33%,企业仍是贷款的大头。也就是说,贷款投放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居民购房和消费。分期限和行业看,目前,我国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10%。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融资相对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人民银行可以适度引导‘钱去哪儿’,但主要还得靠经济主体的自身需求。”受访专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过去,我国贷款主要投向企业,从行业和期限结构上看,以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领域为主,中长期贷款居多。近些年,人民银行主动引导资金投向,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但总体看,由于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得到的融资更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通胀仍保持低位。

  业内人士还提到,随着直接融资发展,未来M2增速将放缓,但这并不是金融支持力度减弱,而是融资结构优化、金融质效提升的体现,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满足也是好事。“当前,一些积极的信号正在释放。例如,我国直接融资和债券市场正快速发展,这些投融资活动并未通过传统的银行存贷款来实现;居民买柜台债更加便利,存贷款和货币需求也会下降。”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从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也能看出,当前信贷投向进一步优化,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债券与信贷市场发展更加均衡,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平稳增长,直接融资增速较快。

  《报告》指出,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银行如果还在扩张资产、贷款仍在增加,钱不会从实体经济中减少,也不会消失,只是随着企业投资生产、居民消费、财政收支,存款在企业、居民、政府等部门间会有转移。数据显示,2024年3月末,在约296万亿元的存款总盘子中,居民、企业、政府分别占49%、27%、14%,分别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升7.1个、下降4.2个、下降3.3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了相关变化的内在逻辑。“当前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通过各类支出会体现为居民存款,但由于居民消费有待恢复、总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居民消费有待进一步激发,要防止存款淤积在居民手中,让钱“转”起来。未来,实体经济向好、融资需求恢复、政府债券发行加快,都有助于货币供应量增速企稳。

  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七三开”。“此外,表内存款和表外资管产品等各类资产相互间的回报率出现变化,影响居民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居民也会相应调整资产配置,这也成为影响居民存款占比的重要因素。”有专家告诉记者,上述综合因素导致经济循环中的“活钱”变少、循环不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老百姓和企业微观感受上都缺钱,而金融体系货币总量还在增加。

  专家表示,未来宏观政策的重心要从过去的增加供给更多转向提升消费需求、促进供需平衡。“人民银行能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对于存贷款等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借款人的需求,需要财政等政策发挥合力。”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低,在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之外,着力盘活存量金融资源,避免资金沉淀空转,提升信贷资源产出效率,以及促进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引导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加适配,也是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而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上一篇:二 比赛阶段 A服饰设计大赛 1 2002 年 4 月 1 日6 月 31   下一篇:ST金一5月31日快速上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