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根据“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省级智能制造与机电研发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加强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以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实行党支部书记和系主任交叉任职的“双带头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和“百名教授走基层”活动。加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观摩活动,选派在教学大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充实教学督导组,强化听课、评课督导工作。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教育,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新学期邀请着名学者、知名企业主管上“开学第一课”,聘请优秀企业家到校作辅导讲座,开展“两弹一星”科学家事迹展。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和第二课堂各项活动,全面开展“导师制”及“一帮一”“一帮多”活动,辅导员、班主任定期开展各种谈心谈话活动及心理辅导。近年来,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机电创新实训室获评“菏泽市青年创新工作室”。
紧扣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加强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构建面向新产业、新技术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组织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认真研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多次赴企业、高校调研学习,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辅导专业建设及专业认证工作,召开校外专家、企业高管、优秀校友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高质量完成了5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增开了4门必修课,提高了部分学科和专业基础课学分,总学分由原来的168学分增加到近180学分。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一主题,构建“平台+模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增加真实情景教学比重,把部分课程安排在实验室、实训室、生产车间、研发一线进行。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加强案例式、项目式等混合式教学,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工程训练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教学成果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实训精品课程群。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途径。现代产业学院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和主要抓手。机电工程学院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多元参与、多主体办学的现代产业学院。加强与企业“八个共同”,积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管工作,构建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校企合作专业实行“3+1”学制,前三年以学校为主,企业嵌入5门理论课程,大四以企业为主,在生产现场完成5门实训课程及毕业设计和实习就业工作。毕业设计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产品设计及学科竞赛获奖项目等作为选题来源,实行“双指导教师”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2023年已安排3批次125名学生到莱茵科斯特淄博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行“院长亲自抓、项目负责人具体抓”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机电科技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中心按竞赛类型分设机器人、智能制造、电子设计等7个竞赛部,设组长1人、成员2—3人,具体负责各类竞赛的报名、准备、训练、参赛、总结等工作。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4门和训练课程4门,加强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和实践训练。加强条件设施及经费保障,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实训室全部面向学生开放并为学生解决作品制作费用问题。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科技训练计划等内容为项目驱动,加强CDIO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自主设计实训方案、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模式。2020年—2022年连续三年参加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16项重大赛事,获省级及以上奖励653项,其中国家级别奖励322项(一等奖68项、二等奖110项、三等奖144项)、省级奖励331项(一等奖44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220项)。2022年1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第四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菏泽学院获得全国评级B+、获奖数量山东省第二名、综合排名省内第七名的好成绩。特别是今年5月19日至21日参加2023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荣获国家奖项67项,其中一等奖15项(冠军2项、亚军2项、季军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1项;8月17日至19日参加2023年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荣获“急速越野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近日再传喜讯,8月29日参加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6名教师被国家教育部门教指委评为优秀指导教师,12名教师被山东省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扎根齐鲁大地,谱写机电华章。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围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奋力谱写机电事业新篇章。(李振武 祝磊)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