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长说:真情帮扶、科学援建江苏对口支援伊犁显实效
时间:2019-11-17  浏览次数:663

  江苏从1997年开始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至今已走过22年历程。22年来,江苏开展援疆工作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仅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江苏就向伊犁州和兵团四师、七师选派援疆干部人才2389名,计划内投入援疆资金146.14亿元,实施援疆项目2120个,为受援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2016年12月进疆以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带领642名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加强统筹谋划,创新方法举措,真情帮扶、科学援建,做到规定动作扎实到位,自选动作特色鲜明,不断提高援疆工作综合效益。

  万里援疆,民生为重。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始终把支持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制定援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扶志扶智多管齐下,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实施扶贫专项行动。三年共实施援疆扶贫项目315个,资金26.7亿元,占援疆总资金48%以上。在就业扶贫方面,加大产业援疆工作力度,通过产业招商、纺织园区建设、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特别是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发展油芍、有机大蒜种植及园艺花卉等特色产业,帮建农村电商产业园、扶贫创业基地等就业载体,带动万余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在教育扶贫方面,创新开展“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中层骨干教师”教育“组团式”援疆,发挥320名援疆支教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结对共建学校达到608所。在健康扶贫方面,持续放大医疗“组团式”援疆效应,重点打造伊犁州“十大临床医学中心”,两年多累计接诊15万人次。组织援疆医生开展巡回义诊300余场次,深入农牧区、基层一线送医送药送健康,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近200万元,降低了贫困群众医疗负担。

  创新推动镇村结对。扎实开展镇村结对、村企结对等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找准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联结点”,着力帮强组织建设、帮促就业富民、帮建先进文化、帮提发展后劲,全方位助力贫困村(连队)退出。江苏233个乡镇(街道)、131个村(社区)与受援地133个乡镇(街道)、239个村(社区、连队)结对共建、合作发展,帮扶资金8000多万元,实现伊犁州148个贫困村和兵团四师七师贫困连队结对全覆盖。

  深入开展援疆帮扶活动。我们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于2017年4月在尼勒克启动开展“万人帮万户,共同奔小康”援疆帮扶活动。2018年5月,在巩留县专门召开援疆扶贫镇村结对暨“万人帮万户,共同奔小康”推进会,今年5月又在特克斯县再次召开推进会,广泛动员后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持创业就业、发展生产、就医就学、帮扶生活等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共组织后方768家企事业单位、8403名爱心人士,捐资捐物价值1.22亿元,为1.46万个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同时,642名援疆干部人才与1278户贫困家庭结对子,捐款捐物价值659万元,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脱贫。

  民生连民心,民生大如天。三年来,江苏省财政共安排对口支援伊犁州和兵团四师七师援疆资金57.72亿元,共实施八大类949个项目。

  注重基层民生建设。支持受援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解决一批水、电、路、气、房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问题,建设安居富民、定居兴牧4.53万户,中小学、幼儿园及配套设施217个,县乡村三级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项目164个,打通民生改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看得见、用得上、得实惠。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兵团向南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兵团党委部署要求,将援疆工作向兵团一师1团和二师36团延伸,安排2038万元用于建设1团创业园,投入2000万元建设36团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支持南疆兵团加快发展。

  注重精品工程建设。进疆伊始,我们就确立“三年援疆项目两年半完成,不留尾巴到下期”工作目标,科学统筹编排援疆重点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紧盯把牢选好项目、建好项目、管好项目三个关键环节,确保发挥援疆项目资金最大效益。注重债务风险防范。提出“聚焦总目标、确保零负债、不搞半拉子(工程)”要求,组织14个前方工作组全面梳理、认真摸排、研究方案,切实做到“三个坚决、三个确保”。

  三年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就业,为受援地发展引来源头活水,激发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支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就业。围绕受援地“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要求,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促进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其中,一产助推农牧业提质增效。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和高效畜牧业,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我们在察布查尔县引进推广稻蟹共作、龙虾养殖等新技术近2000亩,带动20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帮助名优特农副产品进入江苏市场,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二产助推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认真落实苏新两省区政府共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合作协议,重点支持打造奎屯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尔果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纺织服装产业园,呈现出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势头。三产助推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力支持伊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安排援疆资金完善提升全域旅游规划。帮助打响“塞外江南·诗画伊犁”品牌,提升伊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内地转移增加就业。实施“三个精准”来推进各族群众有序到内地就业:一是精准确定转移人员。主动对接受援地人社、民政等部门摸准富余劳动力情况;二是精准落实就业岗位。推动两地人社系统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做好后方企业用工岗位征集;三是精准跟进服务管理。加大转移人员培训力度,协调援受双方从细节入手,努力形成出得去、稳得住、管理好、能致富的长效机制。三年成建制转移6784人到江苏等内地就业,目前在江苏务工经商的新疆群众超过3万人。

  通过开放合作扩大就业。坚持从大处着眼、实处着手,推动单向对口支援向合作发展转变,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领域,努力扩大就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年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把智力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实用型、紧缺型人才选派和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加大育才引才力度。组织实施人才集聚、素质提升、民生就业、医教惠民、强基固本“五大行动计划”,安排就地集中培训、技术指导,以及到江苏挂职锻炼、专项培训、参观学习等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公开招募工作,鼓励教育、医疗、科技、农牧、旅游、规划等领域退休专家“银发援疆”。积极探索“组团式”柔性引才,为受援地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不断增强受援地稳定发展内生动力。

  加大教育“组团式”援疆力度。创新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不断提升受援地教育教学质量。基础教育方面,新增结对共建学校162所,总数达608所,占到受援地学校的56.6%。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受援地任教,并借助“远程在线课堂”等网络途径,成功“嫁接移植”江苏教学经验,帮助提升受援地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连续两年,霍城县江苏中学“江阴班”一本上线%。职业教育方面,江苏职业院校与受援地17所职业学校结成共建对子,在师资、设备、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培养“双师型”教师51名,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在盐城技师学院等职校的指导帮助下,伊犁技师学院在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新疆选拔赛上,荣获团体一等奖。

  加大医疗“组团式”援疆力度。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将原来对单个医院拓展为对整个卫生医疗系统的组团援疆,80名援疆医疗专家在受援地统一调配,广泛开展业务交流、技术指导、讲学示教等工作,持续放大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累计接诊15万人次,实施手术10002台,抢救急难重症患者4434人次,为受援市县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78项。切实提升了受援地临床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苏新两省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高质量推进援疆各项工作,确保第九批援伊工作圆满收官,向省委省政府和自治区、兵团、伊犁州党委政府以及受援地各族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 韩婷整理)




上一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   下一篇:美食推荐:糟煨冬笋墨鱼炒西兰花椰汁豆腐鲜花鲈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