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耕田:如何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时间:2024-08-16  浏览次数:663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事实上,作为知识性和观念性相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其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就在于为理解“六个必须坚持”所带来的启示。要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需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涵入手。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坚持人民至上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两种逻辑:一是知识逻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知识维度内,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的规律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无疑具有科学知识的意涵,它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有了深刻体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事实背后,恰恰隐含着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律。二是价值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包括着中国式现代化“为了谁”的价值趋向,这一价值趋向内在地规定着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走向,规定着我们在发展中怎么做的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显而易见,这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认知和价值认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为了谁”等重大现实问题,为站稳人民群众立场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正因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指引,我们在精神信念上获得了自信自立的不竭力量源泉。换言之,坚持着人民立场、奉行着人民至上理念并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是坚持自信自立的依据。因为自信自立的培植,既有成功实践的支撑,更有科学理论的保障。这一思想因其科学性、真理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而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所谓科学性,是指这一理论能正确地解释说明世界、成功地指导实践,这一科学理论为我们插上了不断走向成功的翅膀,它使我们有底气、有干劲,使我们心明眼亮,无所畏惧;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指引,我们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悟得更透。所谓人民性,是指这一思想为我们“何以能”以及“如何能”坚持自信自立提供了答案,这就是要牢牢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的强大群众基础,它体现的是人心向背的磅礴力量。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作为真理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结果。守正创新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守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在理论渊源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这是其具有科学性的重要原因。创新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活的理论。要坚持该思想的武装和指导,“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进程及其现实结果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对”的理论,就在于它具有真理的力量;之所以是“好”的理论,就在于它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拥有人民的力量;之所以是“实”的理论,就在于它来自实践又复归于实践,具有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之所以是“活”的理论,就在于它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具有创新的力量。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和解答中所蕴含的鲜明风格及其发展机制。作为真理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机制上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理论是面向实践、指导实践的,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关注并解决实践问题体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理论之所以科学关键体现在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上。新时代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可见,科学理论在实践问题的呼唤中诞生,又在对实践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得到检验。问题是不断出现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正是这一实践问题的“驱动装置”,才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使得科学理论的发展获得了不竭动力,并突出体现其鲜明的理论风格。这也是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一切科学理论发展的力量之源。何谓问题?问题就是张力、矛盾、差距,其表现有二:一是人的愿望需求与现实存在之间的矛盾,即当下的现实存在已不能满足或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愿望要求了,由此就产生了问题或矛盾,这就要求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在上述矛盾或差距基础上又产生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即在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张力或差距,原有的理论无法有效说明或阐释现实存在的发展变化,由此产生了问题或矛盾,这就需要推进理论的发展,进而形成了科学理论的发展机制及其理论风格。

  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们认识时代、重塑时代的锐利思想武器。这一思想要求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来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

  要谈系统观念就要从世界的普遍联系谈起。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现实世界,在普遍联系中包含着大量的因果联系。马克思主义联系观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可变性和客观性等特征。就客观性来看,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客观真实的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就在联系问题上搞唯心主义,常常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牵扯到一起,杜撰出虚假的因果联系来。这些联系都具有主观臆断性,是唯心的。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看来,事物的联系不但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可变性、客观性,还具有系统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是以系统联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或要素组成的,并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从宇宙天体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都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领域,家庭、氏族、部落、民族、国家,或者村、乡、县、市、省、国家等等,都是一定的系统层次,都有与其构成成分不相同的整体功能。系统的类型又是多种多样的。从要素性质的角度来看,有物质系统和精神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天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从规模大小的角度来看,有小系统、中系统、大系统和巨系统;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看,有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看,有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等等。

  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特征。任何系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部分或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

  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要着眼于整体。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然,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处于系统联系之中,它们是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忽略了部分也不能正确认识整体。但我们必须立足整体,统观全局,从总体联系中去把握各个部分,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去把握单个事物或要素。

  另外,系统还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等特征。总之,在一百余年的实践奋斗中,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一直高度重视系统观念的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性发展态势的出现,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肯定了系统观念在人们认识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要求人们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现在和未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系统观念还具有重要的实践论意义,我们把握发展现实、克服发展问题、规划发展未来、推进现代化建设,要有一种整体性的视野,要处理好“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切实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指导作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大视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论是其知识形态还是其观念形态,都具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胸怀天下的品质或境界。可见,这一思想不独属于中国,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属于世界,具有天下情怀。其国际视野所折射出的真理性光芒、人民性光辉,表现有二: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的社会存在,在真理普照的范围上具有全球性,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历史方位、主客观条件等予以如实反映;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观念的指导作用上具有世界意义,是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中国智慧,关照的实践主体具有全人类性。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指向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全球发展的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维护、人类美好未来的开创,是新时代的中国不断趋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知识通道、理论桥梁。




上一篇:领克09下线月份上市   下一篇:损失达“大衰退”四倍!美国的16万亿美元都“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