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周-莆田晚报社
时间:2019-12-11  浏览次数:663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山多林茂,泉瀑飞流,烟岚缭绕,溪河交错,长长的海岸线更是天风海涛,层浪拍岸,蔚为奇观。八闽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福建人能吃苦耐劳和大自然面前倔强的独立生存能力。同时,他们又有大海一样宽博的胸怀,包容和汲取多样的生活文化。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放眼世界的人物,仅画坛上就出现过许多影响海内外的名家,如明代莆田的吴彬、曾鲸,清代闽西的上官周、黄慎、华岩,以及近代仙游的李灿、李霞、李耕等民间高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擅于各自不同生活环境中汲取诗书画题材,同时又能够互相借鉴学习,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了福建人杰地灵的山海文化特色,应该说就是闽中画派。本期推荐的上官周,即是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

  清朝福建绘画发展有影响的人物,有上官周、华岩、黄慎、李灿、上官惠、郑珏、周超等一批卓有建树的汀州画家,其中上官周、华岩、黄慎影响最大,被称为“闽西三杰”,他们在绘画技艺上不断创新,并以诗书入画形成一股潮流,鼎力革新,把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在清代中国绘画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贡献。

  上官周生于康熙四年(1665),原名世显,后改名周,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县人。他是清初汀州画家群中最早走出闽地,云游江南、岭南各地,并扬名海内外的画家,其成功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对晚辈们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他的山水和人物画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晚年刊行的线描人物画集《晚笑堂竹庄画传》自乾隆八年(1743)刊刻之始,至今两百多年来被不断地翻刻重印发行,版本多达十余种,传播于海内外,其影响的广泛程度可列明清人物画谱之前茅,成为后人学习传统人物画的重要典着。

  上官周的童年受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影响,和许多适龄读书的孩童一样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荒废了学业,他在《晚笑堂竹庄诗集·自序》中所说“当甲寅乙卯间叠遭兵燹,窜伏草土,学殖益就荒落……”,指的就是这几年的兵乱。由于失去了束发之年求学的机会,上官周不得不选择了学艺,以画谋生,开始了一生画家的职业生涯。

  上官周青年时期的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皆有涉及,但主要还是历史人物故事,如黎士泓着作中提到的《陈荀星聚图》《观碑图》等。上官周青年时期的传世作品不多,辽宁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上官周山水图屏》是目前发现上官周较早的一件作品,现收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的《上官周人物画册》十六帧、广东澄海市博物馆收藏的《三仙图》及被刻成版画的《明太祖功臣图》是这个时期的人物画代表作。

  从以上传世的上官周早期作品可以看出,上官周虽然早年因为战乱失去了读取功名的机会,但他在研习绘画的同时,不但没有放弃读书,反而阅读的范围和兴趣还更加广泛,他研读古籍经典,饱览诗书,出入古人,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基本奠定了他的人生追求和审美取向。

  他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与同时期其他画家最大区别,载于他是充分发挥其人物画的优势,人物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景致往往都有人物活动的场面和细节。上官周这一时期人物画创作除了融入山水画,还有一类题材,就是“行乐图”。行乐图是古代画家为自己或他人(文人或有一定身份的人)写照或叫“小影”,别于民间画像,通常以人物为主,配上园林、庭院、轩斋等景致,以示主人公的身份,要求既要画得好,画得像,还要画得雅致;不仅善画肖像,还须擅长山水花鸟,作行乐图还常常成为画家与文人交友的一种方式。上官周这类作品未见传世真迹,但从文献记载看,他这个时期做了不少“行乐图”。如康熙五十七年,上官周在广州曾为游粤东的查慎行做画过一幅《查初白扶筇戴笠图轴》 ,查慎行返回海宁后,随身携带,先后有六位他的好友为此图题跋。此外,他还为释成鹫、苏誀、汪后来等友人作过小影。

  随着交游面扩大,上官周在人物和山水绘画方面的才华也逐渐为外界所认知,甚至可以说声名远扬,在民间还被称为“江南神笔”。康熙五十七年(1718)他接到宫廷征召宫廷画家的诏书,对于一个职业画家而言,也许是难得转换身份的机遇,但是,面临这一难得的机会,上官周却淡然处之,毅然选择了放弃,而坚守着自由平淡的生活。关于辞诏一事,上官周的南好友广东着名诗僧释成鹫《咸陟堂二集》收录的两篇诗文可以见证,其一《送上官竹庄奉檄赴京》:

  昨日征书下紫薇,西风吹破芰荷衣;碎琴市上心兼远,脱颖囊中愿不违。技在丹铅聊复尔,道存磅礴想依稀;红颜易老长门女,得入昭阳胜掩扉。

  偶将余技事丹青,内诏传宣绘御屏;悔不早为投笔计,遂令今有毁茶经。终南捷径胥同轨,砚北铅刀好发硎;行矣殷勤劝刍秣,风云何处不登瀛。

  从诗文的内容看名“送”实“留”。“行矣殷勤劝刍秣,风云何处不登瀛。”极力劝阻,建议上官周别在宫廷里浪费才情。在前辈的劝导下,上官周毅然放弃了进宫的机会,选择了自由平淡的生活。康熙五十八年冬,上官周思乡心切,欲返家乡,成鹫真情挽留,写下了《送上官竹庄还里》:

  竹庄别闽入粤,作客数年,日夕思归,笔墨之暇绘作《烟村行乐图》,寓归兴也。予见而赏之,赋为长歌以坚其志,寻阻世缘弗果行。前岁,内诏赴京,力辞乃免,至是浩然有归志矣。已亥冬,浣装还里,此烟村行乐至亲至切时也。其行也,诗以送之。

  烟村行乐画中人,归去方知事事真;数载竹庄千里梦,八闽风景一朝亲。还家记得来时路,学道偏宜未老身;珍重诗囊兼画笔,莫教余技动风宸。

  上官周不仅在绘画上“究三祖之神奇,开诸家之生面”,而且中晚年开始诵读古籍经典,思维出入古今,对历史典故他有独特的见解,这就是他能开创自己个性绘画作品的基础。在他的传世绘画作品中,极少见到迎合市俗需求的题材。上官周虽然身为布衣,职业是画家,但更像一位地道的文人,坚守着高古淡远的格调,谢灵运、慧远、陶渊明等魏晋以来的先贤高士成为他创作中经常表现的题材,无不显现出对先贤高士的敬仰。他感叹道:“夫颂古人诗,读古人书,想其人而不得见,诚千古之恨事也。苟颂古人诗,读古人书,披其图而如知其人,岂非千古之快事乎?虽然,难言之矣。人非图则无由见,图非画则不能传,安寻天下颂诗读书者之皆能画?善画者之皆能颂诗读书?”力图把心中的圣贤高士、功臣英雄、诗人画家、忠孝节义立传造像以传后世,这就是上官周在余生中最大的心愿,也是他开始成为出版人的思想前奏。

  乾隆二年(1737),在朋友的鼓励下,上官周把二十余年来所作的近三百首诗结集成册刊行,书名为《晚笑堂竹庄诗集》,他在诗集刊行后不久,就开始闭关于晚笑堂,更潜心去研究历史典籍,并整理读书心得。

  “遇一古人有契于心,辄不禁欣慕之、想象之,心摩而手追之”,他刻画了自周秦以下至明代有代表性的七十六位先贤,“要其精神所住,结而成象”。乾隆八年,七十九岁高龄的上官周携孙子上官惠再度回到久别的广州,访得雕版名手,把完成创作的七十六位历代圣贤、名人线描造像与他早年创作《明太祖功臣图》结集为《晚笑堂竹庄画传》刊行,终于达成了他晚年最大的心愿。

  上官周的思考是很独到的,他深刻地意识到画于墙壁于纸帛,可能因为岁月风雨侵蚀而剥离或流失,而书籍才是最好的传世载体。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 《画传》可谓集大成者。一方面,它体现出上官周在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深厚修养,也是上官周在绘画上多方面才能的综合呈现。

  他不仅善于写真,又擅写意,既善画人物,又长作山水,所以他塑造的人物形神兼备,逼肖意出;不仅造型准确严谨,而且用笔洒脱自然;虽然白描,却气长韵足,富于变化,传统十八描几乎都能从中找到。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画家对唐宋以来传统人物画的继承与弘扬。《画传》综合吸收了明代人物画家及明末清初几本重要人物画谱的优点,又避免了各自不足,充分发挥画家在史学、文学及肖像画技巧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上官周独特的白描人物画风格,在中国人物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画传》自乾隆八年初刻以来,至民国200多年期间,先后被不断翻刻或重印,传世版本多达十余中,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成为后人学习人物画经典范本,对清中期以来中国人物画以及日本江户时期的历史题材绘画都产生过深刻地影响。

  上官周一生虽以画事为职业,但淡泊名利,“生不求闻达,亦不于贵介稍屈”;虽然身为布衣,却执着于高古淡远的格调,坚守着文人的气节与风度;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诗人,更是一个成功的出版人。他笔下栩栩如生的历史名人和古代圣贤的经典造型,通过他自己编辑刊行的《晚笑堂竹庄画传》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上一篇:江苏12万名事实孤儿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下一篇:秀恩爱也要考虑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