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发扬光大
时间:2024-06-07  浏览次数:663

  2014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琉璃烧制过程。李丹琳摄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为集中宣传展示我国20年来的非遗保护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深化非遗保护理念,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据初步统计,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省(区、市)将举办12614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项。

  “面前池塘花五色,万里百鸟同树啼。凤凰起心来邀伴,情深义重伴一生……”6月1日,湖南常德河街,江永女书非遗传承人蒲丽娟拿起绣有女书的帕子,正在为游客唱读解说。

  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的性别文字,由妇女创造、妇女专用。妇女通过“读纸”“读扇”“读帕”唱习女书。每年,蒲丽娟都会带着女书到各地参加非遗展示,此次将女书带到常德,正是来参加2024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主题活动。

  据悉,6月1日当天,湖南省各市州的128项非遗项目、32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展参演,给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盛宴。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各省都在积极探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打造文化馆、打响特色品牌、发展教育方式、创新经济形态等,助力非遗文化更好融入时代、走进现代。

  其成效和主要表现形式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得以集中展现。据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介绍,“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等作为今年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将一一亮相。

  其中,《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6月7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搭建六个场景、两条非遗街区、八个体验互动区和十五个多媒体展项。据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介绍,展览期间将邀请1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徒现场展演,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今年是“云游非遗·影像展”连续举办的第5年。除了往年联合各视频平台精选非遗影像片单、在活动期间限时免费开放,组建多个互动话题外,今年的影像展致力于用新技术带来新体验。酷狗将上线“听见非遗,听见音乐的力量”主题活动,邀请音乐人作为家乡非遗推广者,活动页面还将设置互动环节,网友可一键生成家乡非遗海报并分享。QQ音乐计划通过用户录制声音,结合算法制作指定非遗音乐,让每个人都成为非遗“传唱人”……据悉,6月7日起,各平台专题专区将陆续上线日,各方资源将集中推送,全力打造热点,相关展映活动将持续到6月30日。

  “我们想通过5年来积累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非遗影像内容和不断融合、提升的互动方式和创新技术,更好实现云端遍赏精彩非遗的初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表示,过去4年在遗产日期间的精选影像播放量累计已超7.2亿次。

  与此同时,各地也将举办“非遗购物节”,结合本地区文化和旅游促消费活动,聚焦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文旅消费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去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深入阐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8天的时间内,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6次重要批示。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是老百姓共享非遗成果、赓续文脉的重要契机。“我们发动各地基于本地的非遗项目和相关场所,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胡雁强调,为更好体现文脉传承的人民性,今年的非遗展示活动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总结非遗保护成果,开展非遗法宣传普及。辽宁抚顺举办非遗成果展;江苏举办“匠心铸华章非遗颂祖国”主题作品展,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非遗保护成果。湖北鄂州、广西贺州、贵州铜仁和黔东南、甘肃兰州、宁夏中卫开展非遗法普法宣传。

  二是依托非遗场馆,营造非遗沉浸式体验场景。北京丰台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天津市西青非遗展示空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综合性体验展示馆、青海西宁非遗馆等相继开馆;山西大同新增公布11家非遗传承所;辽宁依托云上非遗馆平台开辟“非遗云展览”专题,在锦州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沉浸式体验活动;浙江非遗馆“非遗之夜”主题市集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直持续至6月底。

  三是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群众参加活动更便捷。吉林延边举办“传承非遗共建美好未来”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江苏宿迁在55个“乡村书场”开展苏北琴书经典曲目和新创曲目巡演;江西举办“非遗青年说”校园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山东临沂举办“匠心手造青春力量”非遗文创大赛;海南海口举办“非遗小匠·非童凡响”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陕西举办“跟着非遗美食去旅行”非遗旅游线路体验等活动;新疆克拉玛依在铁马广场和风华社区开展秦腔和豫剧下基层演出等。

  四是结合门类特点,非遗活动专业性强。天津举办京津冀三地京东大鼓展演;吉林举办中国北方八卦掌交流展演;上海在10家电影院举办非遗传统戏曲电影展映周;浙江嘉善以“田歌里的江南”为主题举办长三角民歌荟;福建举办闽台非遗精品展、闽台对渡文化节、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展演等;广东以“武韵湾区传承美好”为主题举办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等;山东启动全省非遗讲解员大赛。湖北秭归、湖南汨罗、浙江嘉兴,上海宝山、新疆喀什、新疆博湖等地将举办端午节庆活动和赛龙舟民俗活动。

  “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国家图书馆等200余家公共图书馆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面向公众和相关从业者展映非遗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的综述片。”胡雁介绍,这些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让群众在家门口从身边人、身边事了解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优化支付服务·举措成效篇 【总台央视】中国人民银行:30个省市出台提升支付便利化具体举措

  •优化支付服务·举措成效篇 【总台央视】多地优化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 让“老”“外”支付无忧




上一篇:乡土情怀与非遗情结   下一篇:为非遗传承插上数字化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