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峰区聚焦“人才培育、文化深耕、平台建设”,创新“三链融合”模式,积极探索非遗文化融入餐饮行业新路径,推动非遗餐饮成为民族团结新载体。
深化“名师带徒”工程,建立桂妃油茶非遗传承人数据库,通过“三江油茶文化旅游节”“恭城油茶文化节”等跨区域节庆活动搭建民族技艺交流平台;组织各族青年参与打油茶擂台赛等竞技活动,推动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融”的常态化机制,年内培养壮、瑶、苗等多民族油茶学徒11名,以传艺增强文化认同;创新“非遗大师+统战团体”联动模式,依托新联会、知联会等统战团体资源,邀请恭城油茶技艺传承人钟明达及徒弟张金平等组建“桂北非遗文化讲师团”,定期举办“非遗大师讲堂”,将茶文化中的“和合共生”理念融入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既懂非遗技艺又善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教学薪资或5%利润分成奖励,成功吸引2名复合型人才签约。
构建文化标识,联合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团队,提炼油茶文化中“多元一体”元素,设计融合壮锦纹样、瑶族银饰、汉族书法的“桂妃油茶”视觉标识logo,制作非遗美食地理画册,菜单中点缀民族图案和诗词,使菜单成为传播民族团结的“流动展厅”;组建由各族非遗传承人、统战成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发“非遗十大碗”等融合多民族饮食智慧的创新菜品,推出“民族同心宴”主题套餐,通过瑶族茶粥、壮族五色饭等菜品组合,生动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在就餐区打造“中华民族文化体验工坊”,复原展示桂北各族共有的石臼锤茶、三沸三滤等传统工艺,让顾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多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脉络,该体验区套餐复购率达65%。
联合浙江永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同心·守护家”智慧云平台上运用3D建模技术串联桂林非遗美食地理微场景,开通“非遗厨房”抖音直播,发起#挑战古法打油茶#话题,邀请知名茶艺师云端共制油茶,单场直播带动相关文创产品跨境销售300余件;设置“非遗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传统乐器、特色绣球、桂北傩面具、桂林圆竹剖丝团扇等54件各族传统手工艺品,开发印有民族团结标语的定制茶具盲盒、礼盒、文创产品15项;组建“石榴籽讲解员”队伍,将油茶文化解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结合,支持鼓励新联会、知联会人士中非遗文化传承人加入非遗餐厅讲解队伍,开展“非遗里的民族团结”主题沙龙,目前已累计吸引450余名各族群众参与,其中港澳游客占比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