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萝岗区志》记载:2002年6月6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四区”合并挂牌大会,形成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正式实施“四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的“四区合一”管理模式,统称广州开发区,规划总面积78.92平方千米。2010年10月21日,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成立。2012年,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由独立设置调整为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至此,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形成“五区合一、两区统筹”的管理体制。
1998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在招商引资的黄金时期,项目接踵而至,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甚至出现有项目没土地安排的问题。在一次向广州市政府汇报工作时,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提出了这一困境。巧合的是,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负责人同样出席了此次会议,并透露其正面临相反的困境——拥有大量土地却缺乏资金。这一对矛盾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协调下找到了解决之道。是年,6月30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管理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两区政策互通、资源共享。
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成功合并的经验,使广州市在2000年启动建设出口加工区时,便决定交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出口加工区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设立,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7月26日,广州出口加工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使三个区域的功能互补和资源整合做到最优化,彼此辐射,共同发展。
2001年8月,广州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加入合署办公行列。2002年6月6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四区”合并挂牌大会。至此,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正式实施“四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的“四区合一”管理模式。
2002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四区”合并挂牌仪式
“四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是全国开发区首创,有效整合了四个经济功能区的人员、资源、功能以及政策优势,体现“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特点和精神,使广州开发区一跃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最多、外商投资最密集、经济发展极具潜力区域的高度开放区域,推动了济社会大发展。
2005年,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行政区与经济功能区高度融合的管理模式。是年4月28日,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依托广州开发区成立萝岗区,实行“统一领导、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两区统筹”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开发区周边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广州城市“东进”战略的实施。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萝岗区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实行交叉任职,发挥开发区对行政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行政区对开发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形成开发区与行政区共同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
2010年10月21日,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成立,规划总面积123平方千米,作为广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广州市政府对中新广州知识城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2012年,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由独立设置调整为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形成“五区合一、两区统筹”的管理体制,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合署,实行“五块牌子,一套人马”,由萝岗区负责广州开发区辖内的社会事务。萝岗区依托广州开发区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实行“五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大部制”管理机制,以国际标准规范行政管理服务。
2014年1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以原黄埔区、原萝岗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2015年8月底,萝岗区停止运作,广州开发区的机构和职能从原萝岗区独立出来单独设置。2015年9月1日,新黄埔区挂牌,原黄埔区与萝岗区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新的黄埔区。2017年9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度融合。
广州开发区的融合发展,增创开发区体制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创新与智慧的结晶。这里的故事仍在继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