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引会场内外热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663

  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促进人才发展,加强人才引育,已经成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抢抓发展机遇的关键。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后,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1月24日,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制定这样一部综合性的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对于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助力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3年12月底,“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人才47.9万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占比26%,人才规模质量、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一方面可以固化我市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加快人才工作创新改革,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矛盾问题,推动人才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我市人才发展构筑良好的法治环境。”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泽庆表示。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坚持开门立法。王泽庆说,条例草案先后两次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征求全体市人大代表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市有关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同时,到我市有关单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外省市进行立法调研。常委会第三次审议后,法制委、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全市17个代表团,面对面听取市人大代表意见。对市人大代表和各有关方面提出的211条意见,逐条梳理研究,认真吸收采纳。

  “条例草案广泛征求了大家意见,我就参加过数次专题讨论会。”市人大代表、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唐承秀表示,条例草案“干货”多、接地气,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将对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条例草案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人才需求,坚持以人才发展需求为核心,围绕人才培养、开发、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环节,提出一系列规定和措施,突出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为人才在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沉超说。

  据了解,条例草案有以下特点和亮点:一是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明确了海外人才引进、人才国际化培养等相关举措,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是强化重点人才队伍建设。面向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不同人才群体,精准设置相关条款,在职称评定、订单式培养、系统化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每一类人才的发展都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三是突出重点区域和载体建设。明确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等重点区域,在推进人才发展工作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同时,提出支持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建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此外,条例草案强化了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在保障人才的子女教育、住房安居、医疗健康等方面提出“一揽子”规定,着力增强人才在津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需要用极大的热情、优越的政策、上佳的环境,拿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鼓励人才创新发展。”市人大代表、天津北洋海棠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勇军认为,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表明我市正在用人才链“链”起产业链、创新链。

  “条例草案围绕人才工作的多个环节做了科学筹划,作为高校工作者,我十分关注其中的用才环节,希望注重人才长远发展、发挥人才能动性,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唐承秀表示,近年来,天津持续厚植人才沃土,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均居全国前列,制定条例可以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把创新要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打破部门壁垒、共同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平台。“未来,希望可以结合条例的制定与出台,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编制紧缺人才目录,按图索骥引才,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此外,加大政校企联动,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津来津就业创业。”唐承秀说。

  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下”,除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还需要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何勇军说,1月20日发布的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50亿母基金,发挥了金融手段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他认为,做好人才引进及人才生态保障等工作,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将更好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相互补强升级,形成良性发展模式,为区域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条例通过后,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宣传解读,并会同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门,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积极推动相关规定落地见效。”沉超表示,积极打造贯彻落实法规的首批标志性成果,集中举办“海河英才”大会等标志性活动,积极实施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天津市联合资助项目等标志性项目,高水平建设“天开海归小镇”等标志性载体,进一步释放“海河英才”品牌效应,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上一篇:消费者集体诉讼获胜消委会“功”不可没   下一篇:意大利语翻译器到底是个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