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奉天大帅府内,东北王张作霖的八个儿子罕见地站在一起拍摄了一张合影。他们穿着华丽的长袍马褂,整齐地排列着,目光投向镜头前方。从右往左依次是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浚,七子张学英,以及八子张学铨。
在东北王张作霖还在世时,他的八个儿子过着优渥安逸的生活。然而,随着1928年张作霖身亡的消息传来,这八个兄弟的命运开始了戏剧性的转变,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长子张学良,昵称小六子,是张作霖与原配妻子赵春桂所生。从小就备受父亲期望的他,在张作霖去世后,承担起了东北保安军总司令的重任。
本应开创一番事业的张学良,却在1931年面临了日本关东军的进攻。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下令东北军撤退,导致日军轻易占领了东北三省。此举使得张学良备受指责和诟病。
1936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镇压陕西的红军。然而,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做法感到愤慨,认为应该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于是,他和杨虎城一同扣押了蒋介石,迫使其改变立场。
随后,蒋介石将张学良软禁在南京,直到1990年才获得自由。而获得自由后的张学良选择与爱妻赵四小姐一同前往美国。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享年101岁,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张学铭是张作霖的次子,与张学良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他曾留学日本,接受军事训练,并在回国后凭借兄长的关系担任了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和市长。他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任命为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持反内战立场。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选择留在天津。
张学铭后来担任了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他于1983年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张学曾是张作霖的三子,性格活泼大胆。他曾在北戴河谈恋爱,引起母亲许氏的愤怒,后来前往日本和英国留学,并最终定居美国。
张学思是张作霖的四子,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优秀的品学兼优,成为独立自强的人。他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并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军职,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海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0年因病逝世,享年54岁。
张学森是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夫人所生的第五个儿子,与他的大哥张学良虽然不是同母兄弟,但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小到大,张学森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张学良,无论是在张学良被软禁在台湾还是后来在美国居住时,张学森都竭尽所能地来到张学良身边,给予他长期的关怀和照顾。这种亲情让张学良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对张学森充满了感激之情。
然而,1995年8月,张学森因冠心病突发,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这个消息让张学良痛心不已,每当想起与张学森共度的时光,张学良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悲伤。
另外,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夫人还生下了第六个儿子张学浚。张学浚从小就表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后来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抗战爆发后,由于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受到了军统天津站站长的赏识,成为了军统天津站的翻译。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张学浚渴望与被幽禁十几年之久的大哥张学良见面,但却遭到了军统局的阻挠,最终被调离了台北。
直到1964年,在母亲的寿宴上,张学浚终于与大哥张学良再次相聚,两人拥抱相泣,倾诉了彼此数十年的经历。张学良劝告张学浚早日脱离军统局,不再跟随他们,张学浚听从了长兄的建议,退役并皈依了基督教。他晚年安心信仰基督,于1984年离世。
此外,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夫人还生下了第七个儿子张学英,但他的人生并不顺遂,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台湾和香港生活,但经济拮据,身体状况也不佳,最终在香港英年早逝,年仅25岁。
最后,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夫人还有第八个儿子张学铨。他出生时正值战乱之际,但被视为给家族带来好运的象征,因此得到了“太平郎”的昵称。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张学铨加入了营口税务局工作,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安排,被分配到天津市55中学任职,一直工作到退休。1997年,张学铨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72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