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手臂,却没有失去笑容。1944年,到访延安的美国记者哈裡森·福尔曼敏锐地按下快门,捕捉到这动人一幕。
这张照片刊发后,很快引起轰动。透过黑白影像,人们记住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八路军政治干部——时任359旅718团政委左齐。
当时,他正带领全团官兵在南泥湾开荒。谈起这位独臂政委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故事,毛泽东赞嘆他:“使战士们感动得不可名状”。
拿起锄头能生產,放下锄头能战斗。今天,穿过歷史的烟云,再次凝望这张照片,我们在思考,也在探寻:新征程上,如何牢固立起政治干部形象威信?
这3名同志——晏福生、左齐和彭清云,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一隻手臂,也都曾在359旅担任团政委。后来,他们3人都成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一个359旅,3位独臂政委﹔半生独臂,一生许党许国。”武警陕西总队延安支队政治干部集训期间,这张合影拨动着大家的心弦:政治干部靠什麼立起威信、播种信仰?
“晏福生17岁就到安源煤矿当矿工,不久后便接触革命思想。”课堂上,支队领导娓娓道来,“是马列主义,為他点亮了前行的火炬。从此,他一生戎马、忠贞不渝,用实际行动带领官兵听党话、跟党走。”
长征中,时任红六军团第16师政委的晏福生带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右臂不幸被炸伤。為了不影响其他战友突围,晏福生命令警卫员带着文件和武器追赶部队,自己挣扎着爬到山下,躲进一座破窑洞裡。
“真正的忠诚,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也是矢志不渝的追随。”支队领导介绍,后来,晏福生将右臂用布吊在胸前,忍着巨大伤痛,歷经艰险找到部队。当时,部队以為他早已牺牲,已经开了追悼会。归队后,因伤口感染恶化,他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
1941年,晏福生随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垦荒。虽然隻有一隻手臂,但作為团领导,他带头参加大生產运动,被陕甘寧边区政府评為“生產英雄”,用行动示范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说自己信的,做自己说的。政治干部的威信,来自一个‘真’字——对党和人民真忠诚,信真理,说真话,办真事,动真情。”支队领导感慨道,“对政治工作威信伤害最大的,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偽忠诚。如果政治干部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装裱忠诚,威信就无从立起。”
晚年时期,回忆起伏击日军、手臂中弹后依然带队冲锋的经歷,彭清云老将军云淡风轻:“战士们都看着你呢,我要是退下来,就意味着失败!”
参加长征前,左齐一心革命,在受到诬陷被逮捕关押时,仍坚信真正的革命者“不能因為受了委屈就不革命了”“死我也要跟着红军走”。后来,当他听到旅长王震传达為他平反的决议时,这个没有因為断臂而流泪的錚錚汉子,不禁潸然泪下。
“大地穿上云的衣衫,洁白美丽的母亲啊,请不要伤心,你又添了一个断臂的儿男……”採访中,一名参加集训的政治干部,动情朗诵左齐用左手写下的诗歌。
当年,為了继续战斗,左齐坚持练习左手执笔、左手拿枪……哈裡森·福尔曼為左齐拍摄的照片中,就有一张是他在独臂操作重机枪。
革命胜利后,组织考虑到左齐的身体状况,打算让他留在城市工作,但他选择率部翻越祁连山、穿过大沙漠,扎根新疆一干就是20年。
“作為讲信仰的人,左齐做到了有真信仰。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带的队伍又怎能不信服、不追随?”望着眼前沧桑巨变的南泥湾,遥想老将军风餐露宿的大漠戈壁,带队参训的支队领导不禁感慨。
从首都出发,高铁在“雄鸡”版图的“颈部”拐了一个大弯后,记者踏上了一片富饶而曾经多难的土地。
一路追寻,记者收获许多答案。其中之一,正如驻守於此的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领导所说:“两场战争,日本面对着截然不同的两支军队。”
走进该旅“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荣誉室内鲜红的战旗,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那场荡气回肠的战斗中——
平型关大战打响后,时任指导员杨俊生和连长曾贤生分别带队发起冲锋。战斗中,连长身陷重围,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於尽。指导员负伤后,坚持指挥战斗,带领官兵誓死不退,战至最后,全连隻剩下30余人,最终赢得胜利。
出辽东、过燕赵、入三晋,沿着象征八路军115师的115级台阶拾级而上,记者来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个已经破旧开裂的皮挎包,这是115师独立团一营教导员张文鬆使用过的。担负阻击任务时,他借住在当地儿童团团长孟德海家中。奔赴战场前,张文鬆把自己心爱的皮挎包留给了孟德海。没想到,这一去竟成永别。
在纪念馆正对面,有一块小台地,这裡正是平型关大战中争夺最激烈的地方——老爷庙,也是开国将军吴岱生前常常回忆的地方。
战况胶着时,时任115师686团政治处干事的吴岱临危受命,代理三连连长兼指导员,率领全连绕至山后,隐蔽接敌,配合三营一举夺佔老爷庙。
那时,吴岱还不到19岁。如此年轻的政治干部在战场上靠什麼赢得官兵信任?靠什麼带着大家打胜仗?
长征时,指导员把最后一把炒米和3根火柴留给吴岱和战士们,自己却永远倒在了荒无人烟的草地上。那一幕,让吴岱毕生难忘,更让他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政治干部的好样子。戎马一生,吴岱始终模范带头、冲锋在前,抗战期间被评為“模范团政委”。
威信因何而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眾,做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
今天,这样的告诫,依旧振聋发聵。这些天,对照日前中央军委印发的《关於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全面肃清流毒影响 重塑政治干部形象威信的若干规定》,“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所在旅组织政治干部逐条对照反思、查找差距。
“每次看到这串长长的名单,就更知重塑政治干部形象威信的责任之重。”旅史长廊裡,望着革命战争年代歷任政治主官的名字,该旅领导眼中有自豪,也有崇敬——
湘江战役中,政委易荡平负重伤,誓死不当俘虏,开枪自尽﹔土城战斗中,政委赵云龙牺牲﹔长征途经黑水芦花地区时,政委谢有勛牺牲……他们的任职时间,有的仅1个月左右,却在漫长的歷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
重温光荣传统,该旅领导带头向官兵作出承诺:“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在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政治工作好传统、政治干部好样子”讨论辨析活动中,组织科干事刘天成的发言引起官兵强烈共鸣。
曾担任连队指导员的近3年间,刘天成和战士们结下深厚感情。如今,尽管他离开连队已近两年,很多战士还会经常找他聊连队日常、分享个人收获。
“我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喝过战士送的一杯奶茶、没收过一件土特產。”谈起和战士们的交往,刘天成坦坦荡荡、底气十足,“只要政治干部行得正,就能带领官兵走得正。”
这支部队的前身,来自八路军第115师。讨论辨析中,某营军官刘亮讲述了115师政委罗荣桓的清廉作风。
从秋收起义做“党代表”开始,罗荣桓从来不搞特殊化。战争年代,他总是和战士们风雨同行,一样吃用老墙土熬出来的硝盐,穿补丁摞补丁的破军衣,晚上钻草堆、睡门板。
经年累月的四处转战、居无定所,罗荣桓的身体落下了疾病。抗战胜利后,组织安排罗荣桓到苏联就医,并给了他一笔生活和医疗费。然而,这笔钱他没有用到自己身上,而是给在苏联学习的同志添置衣物和学习用品。剩下的钱,他分文未动,全部交给财务部门。
回国后,罗荣桓一家被安排住在哈尔滨市区一处宽敞的独立庭院。但他多次提出将这处庭院作公用。在他的坚持下,他和家人最终搬进了一套小房子。
作為一位战功卓着的政治领导干部,罗荣桓為何要在待遇上舍大求小?刘亮说,罗荣桓对家人的告诫,值得今天所有领导干部牢记:“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就要变坏的。”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许多优秀政治干部毕生的品格追求。”刘亮深有感触地说,不正之风是政治干部形象威信的腐蚀剂。
长期在八路军115师担任政治干部的开国将军唐亮,曾当面向罗荣桓请教如何做好政治工作,罗荣桓的言传身教给了他很大啟发。解放后,走上军队重要领导岗位,唐亮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唐亮调到北京工作后,女儿唐军凯在南京没有房子,有关部门分了两室一厅的小套房给她。唐亮得知后,立即要求女儿搬离。
女儿起初不理解,直到与父亲一次长谈后,才懂得了父亲的想法:“他们那一代人,打下的天下是给百姓的,不是给自己子女的。”
唯自净者可以净人,唯身正者可以正人。政治干部铸魂育人,更要有纯粹干净的灵魂。这样的好作风好形象,在老一辈政治干部身上不胜枚举——
写下“谭政报告”的谭政一生清廉,得知女儿到商业部门工作,他写信告诫:“经手的商品金钱多,经济手续必须一清二楚,不能有差错,公家的东西,一点不能沾边,公私界限必须分清。”
曾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朱良才,从不插手子女的入党、提干和工作安排。他给儿子改名“朱庶民”,劝勉他做普通老百姓,不能搞特殊,不能靠父辈的待遇生活。
“政治干部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诱惑考验也越大。”学习老一辈政治干部的人品官德,该旅领导深有感触,“树立政治干部威信要靠‘官德’而不是‘官威’,唯有自身正、自身强,才能真正把威信立起来,把部队带得虎虎生威。”
又是一年开学季,来自抗战英模连队的3位优秀指导员,同时登上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為电视机前的全国学子讲抗战故事、忆优良传统、话连队新貌。
站在大屏幕上的连旗前,“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栗指导员感觉到“千万双眼睛在看着自己”——那是来自先辈的审视,也是来自未来的注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